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明代文学流派专升本考什么内容

  1. 古代的录取通知书是什么样的?

古代录取通知书什么样的?

古***中秀才即可免除差徭,官府不可随意对其用刑,可以入官学习,遇到公事可禀见知县, 他们是普通百姓和官府之间沟通的代言人,被尊称为“相公”。而古代的秀才经过乡试若中了举,不仅具备了做官的资格,而且使自己社会、经济地位产生质的飞跃,我们通过“范进中举”就可以看到。而殿试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一甲第一名才是状元,绝非如今高考中所称的某省某省“状元”所能比的。

这是拔贡生叶新的捷报

下图是一张中举的捷报:

明代文学流派专升本考什么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图是一张会试捷报:

参加会试是有补贴的:

这是进士榜:

明代文学流派专升本考什么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皇上亲自举行的殿试考试,此人获得的第一。

清朝状元的录取通知书)

而上面这个录取通知书是清朝的时期的录取通知书,也就是殿试之后的录取通知书,上面有送录取通知书的人名,收录取通知书的人名,考中的名次和以后的官职。

明代文学流派专升本考什么内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纸张的颜色是***的,是用黑色笔书写,中间还穿插着红色,比如“殿试的殿,赐,钦点“这几个字,表示出它的醒目和重要性。

打头是“捷报“两个字,紧跟着是报喜人“王上林”,接下来就是正文了,”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修撰。“

当时科举考出来一共有三档,分别是一甲,二甲和三甲。一甲只有三个人,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又称为状元及第,榜眼及第和探花及第。如果考生考中一甲,总称就叫进士及第。

像上文中的张謇就是得了一甲第一名,张謇(jian)是清末的状元,但是后来他弃文从商,准备实业救国,创办了大生纱场,在民国年间居然办的有模有样,可谓是一大奇人。

所以说,考入一甲是很困难也是很光荣的事情,全国就三个名额。

谢谢悟空邀请。

五代·王仁裕的《***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及第”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榜上名有甲乙次第。这里面的“报登科之喜”就类似于今天的高考录取。

人生三喜: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

古时,学子考取功名,中榜者,除了朝廷张榜公布外(不同朝代榜单有差异),还有各种各样的“报喜”,让世人知道某学子中榜了。中榜的学子,成为当地一时的热议话题。在电视剧中,我们还经常看到,报喜之后就等着给喜钱,不少穷困的学习没钱给的时候,客栈老板会代给巴结。

唐宋时期,有金花帖子,如《容斋续笔》曰:“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金花帖子”这样的类“录取通知书”在古代具有特别的荣誉,基本都是置于家中的大厅,供家人和客人观赏,甚至部分大的氏族会将“金花帖子”置于本族祠堂中。

明清科举录取通知书不论中央、地方都叫“报帖”,也称“捷报”,俗称“喜报”。我们最熟悉的应该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官方就差人送来捷报。

民国的时候,录取通知书就已经有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和之前的捷报有点类似。

在过去文化教育非常落后的时代,文盲遍地,出一个读书人是非常受人尊重的,即使是中了一个秀才,从***到地方都是十分重视的。每当出了一个举人,都有人专门报捷,状元还要受到皇帝的接见,其隆重的仪式以及现在的考入重点大学还要排场。虽然这些都是史上的传说,但我相信绝对是有的因为过去的朝廷对读书人是非常重视的,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曾在故宫博物院见过各种录取生员的捷报,但由于不让拍照,所以不能给大家分享,有功夫你们自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