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提高文学素养的大体经历基本如下。
一,培养兴趣。
记得小时候同院邻家三娘很会讲匣话(故事)。由于她家没有小孩非常愿意到小孩多的我家来讲长篇匣话。
记得冬天夜长,每到晚上她就在我家围着火盆(北方冬天取暖工具)摸黑(家里困难点不起油灯)给我们讲匣话。她讲的匣话既吸引人又比较长,记得《王小打鸟》就讲了好多个晚上。
后来冬天农闲时,村子里就来盲人说大鼓书。这是五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的唯一乐趣。大鼓书有说有唱有伴奏,非常吸引人。有时在一个村子说不完一部大鼓书,就追着说书人辗转几个村子继续听下去。
二,开阔眼界。
58年上小学后陆陆续续接受了现代教育;也接触了一些文学作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自成》和《欧阳海之歌》以及后来雷锋、刘英俊等英雄故事。
这些文学作品的熏陶让本人的心中竖起了“主人公”和当代英雄人物的形象;眼界也由学校转向了社会。
底子
1***4年小学毕业,老师已经给我们打下很好的底子,我的作文本被老师要去做纪念了,当时,能读到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父亲。爸是小时候读的是私塾,1950年高中二年级提前参加高考,被录取,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爸写的钢笔字,工整漂亮,像他本人,不浮夸做作,正楷写得不比田楷差,嗜好古文,程度非常好。我一直不明白私塾先生打手掌,怎么能打出这么好的文字?最近读过水梓的子女写的《煦园春秋-水梓和他的家世》才知道,水梓,北平法政大学堂毕业,对甘肃教育贡献巨大,建立了甘肃的现代教育体系,抗战时期,中心西移,使兰州成为继重庆,西安之后的内陆第三大城市,聚集了很多文化名人,甚至巨人,爸经常挂在嘴边的张查理,张爱诚等人,我都是后来知道的。爸告诉我,为文,第一,言之有物;第二,言简意骇;第三,写好了,压一周,改,再改,然后发出;我一生受益于此。
我是怎么被老师引为得意学生的呢?我小学毕业是班长,中学是新环境,生源差的多,他看过材料,我自然就是班长了;前面说过,我喜欢读长篇小说,记得读了黎汝清的《万山红遍》,恰好学校去清明节烈士陵园扫墓回来,要写作文,我引了大段文字,应该叫抄袭,也是实践,至于生字嘛,像巉岩壁立,为了避免老师在课堂问我,当著同学面回答尴尬,就标上拼音,老师很满意,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我就这样成了他的得意学生。
其实,我自己知道,我不是最好的学生,学校组织过很多竞赛,作文竞赛有老师一对二专门辅导,我从来没有得过名次,但我的文字是完全成熟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19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