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是什么

  1. 《儒林外史》中批判的三类人物分别是什么?

儒林外史》中批判的三类人物分别是什么

《儒林外史》开篇即指“富贵功名”与“文人出处”的对立并辛辣批判讽刺那些汲汲于科举人性扭曲、人格堕落者。这些人又分如下几类:

一是跻身科举并被科举制深深摧残和毒害的一类人。如年过花甲的周进、五十有四的范进他们深知只有通过科举才能求得功名富贵,于是把科举置若生命。这些人一旦及第便疯狂攫取财富,压榨百姓。比如范进中举不久,便与那张老爷去高要县打秋风,贪婪嘴脸展现无遗。

二是科举制孕育出来的社会畸形儿,即***名士。他们渴慕功名富贵而求之不得,反***托名士,彼此标榜,沽名钓誉。

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三类是封建礼教的代言人。他们自身深受封建礼的毒害,又一本正经地以封建礼教去毒害子女家人,比如王玉辉,在他女婿死后,就鼓励劝导年纪轻轻的女儿殉节。通过他们揭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

我是文子心语,回答这个问题

十八世纪中叶,我国文坛上出现了两部影响深远的作品,除《红楼梦》外,还有《儒林外史》。

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儒林外史》一书为作者吴敬梓赢得了不朽的身后名,因为它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作,可谓是“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儒林外史》除了开篇的塑造的“敷陈大义”的王冕、真儒名贤杜少卿等理想人物外,还重点批判了深受科举制度之无害的几类人物。

周进,一直考到60岁还是个童生,只能靠在村子里教书糊口,受尽了年轻秀才和得势举人的侮辱和嘲弄。后来他连塾师也做不成了,只好去给商人记账。可当命运发生喜剧性的变化,他中了举人、进士,奚落过他的梅玖冒充是他的学生,周进在村塾中写下的对联也被人揭下来裱好,薛家集也开始供奉起他的长生禄位。

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文学作品中的恶棍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范进,一生考了20余次,到54岁还是童生,进考场时“面黄肌瘦,发白胡须”。他考取秀才并中了举,竟然突然发了疯,半天才清醒过来。范进中举后,他的丈人胡屠夫以及邻里,立刻从鄙薄变成谄谀;乡绅张静初忙送银子、赠房产。只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范进的母亲也为着瞬间发生的剧烈变化而惊讶、困惑、惊喜。“大笑一声,往后便跌倒”“归西天去了”。

周进、范进的悲喜剧,辛辣讽刺了弄得人身魂颠倒的科举制度。而在命运转变中,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各类人物的色相,则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各阶层人物的毒害以及造成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作者用五回的篇幅,描写了匡超人如何从一个淳朴的青年而堕落成为***的势利之徒。

匡超人出身贫寒,在流落他乡时,一心惦记着生病的父亲。但他逐渐发生了变化,先是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唯一的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明示自居,以此作为追名逐力的手段;后又受到衙吏潘三的教唆,做起了流氓恶棍的营生。社会给了他这样三条路,他便巧妙的周旋其间,一步步走向堕落:他吹牛撒谎,停妻再娶,卖友求荣,忘恩负义,成为一个衣冠禽兽。

匡超人,在他侍奉久病父亲时,他敬事兄嫂、亲睦乡里,表现出人性的纯良时,他只是个卖豆腐的小百姓;而当他变质之后,他却拥有了荣耀和幸福,“高兴长安道”,便洋洋得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