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骆以军代表作

  1. 《百年孤独》出版五十周年,它对中国作家影响有多大?

百年孤独出版五十周年,它对中国作家影响有多大?

孤独个锤子,还孤独!影响就是现在吃没得吃,睡没得睡的,生活没着落,看不到明天太阳了!鸟你娘的个***!不信邪?那这回就试一下,信鸟谁滴邪!劳资还罪不至死吧?有错也不至于到这步田地……

很多中国作家承认自己是受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影响才走上创作道路的。

莫言说自己1984年第一次读时,发现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还说如果早知道***可以这样写,没准《百年孤独》他可以写了。他想多了。

骆以军代表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童说他对《百年孤独》有非常真实的、崇敬的感觉余华说《百年孤独》与世长存。阎连科干脆模仿魔幻现实主义,搞出了个神实主义,想要模仿马尔克斯,开辟现实主义写作的新疆域,也没绕出个结果。台湾一样,张大春、吴继文、骆以军等人也是读着《百年孤独》成长起来的。张大春说开篇就震撼到他。

美文研究专家陈众议干脆说“中国作家言必称《百年孤独》,言必称魔幻。好像中国作家不读这本书,在当时没有话语权。”

话说到这份儿上,可以说怎么估计《百年孤独》对中国文坛的影响都不过分了。最直接的影响是启蒙寻根文学故乡书写,乡土作家们纷纷祭起自己的故乡,开始追溯文化的本源。贾平凹写“商州”,苏童写“苏州”,莫言写“高密”,张炜的寓言式写作——《古船》,扎西达娃的《***,隐秘岁月》,都是典型的例子。

骆以军代表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多作家,之所以马尔克斯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也有其偶然性,一是八十年代大量新思潮涌入,作家们开始接触最前沿的世界文学,马尔克斯恰好是那几年的大热门;二是中国有强有力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如何突破是一个问题,马尔克斯提供了一个大写的范本;三是盗版行业狂飙突进,他的书容易获取,文学青年几乎人手一本,推高了他的影响力,当然他本人非常不爽。

跟朋友聊中国作家受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影响有多大。我的意见是,中国作家只学到了《百年孤独》的一个开头,学的最好的也是一个开头。除此之外,他们什么都没学到。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是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所呈现的家族与人类的途径如此浓缩,乃至于有了一种循环往复的自我指涉的属性,阅读不尽,意义衍生意义,每次重读的印象都不一样。

一生写一本这样的书,死而无憾。

骆以军代表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中国作家只学了《百年孤独》的开头呢?

我们先看《百年孤独》的开头:多年以后,站在行刑队面前的时候,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上校想必会记起父亲领他去看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样的开篇在我们现今的阅读体验中已经是习以为常处处可见了。但是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处在机械的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中国作家来说,这样的一个句子显得如此的新鲜和玄妙。著名评论家朱大可曾分析说,这样的一个句子使时间和空间互相移植,有一种显明的他者化效应,进而制造了作者叙事对象的疏隔,由此跟此前的以“我”为主语的伤痕文学和朦胧诗划清界限。这个《百年孤独》的开卷句式,曾出现在众多中国作家的笔下,从马原的《虚构》、莫言的《红高粱》、韩少功的《雷祸》、洪峰的《和平年代》、刘恒的《虚证》、叶兆言的《枣树的故事》,到苏童的《1934年的逃亡》、余华的《难逃劫数》、格非的《褐色鸟群》和陈忠实的《白鹿原》中,等等。甚至在余华2007年的新作《兄弟》的开篇中,余华也一直重复这样的马尔克斯式的句子。

也许不仅仅是开篇的写法上有如此多的痕迹模仿,***实的《白鹿原》某种程度上就是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中国版。《白鹿原》的扉页上是巴尔扎克的名言:***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句话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对应起的就是《百年孤独》!博尔赫斯曾言,每一位作家事实上都创造了自己的先驱者。换句话说,作家的创作总会让我们想起某种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语境中的重新复活自然会对作家现在和将来的创作产生影响。《百年孤独》是一部经典的***,更是一个伟大的传统在中国化语境中复苏。

《百年孤独》的影响力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传递出来的。我曾经写过一篇《马尔克斯与中国作家》,其中着重分析了中国作家为什么对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情有独钟,多年后莫言获得诺奖的评语依然是“魔幻现实主义”,诺奖评语中““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背景融为一体””说白了还是致敬拉美作家,尤其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曾经是我认为非常难读的一本书,难的原因在于它非常复杂的家族关系,所以我一直想读很多年,但一直没有读下去。直到今年早些时候我不经意间发现自己能读完了这本书,也大概读懂了一些内容。客观来说,这本书的价值超出了我对一些作品的想象,我想也是对中国作家的影响。

一方面,书籍的内容体系可以通过人名的[_a***_]而凸显出复杂性,而这种复杂性却又能加深书籍的内涵和深度,同时,还能体系出书籍的逻辑性。比如《百年孤独》里各个家族的人名都体现出了一定的连续性,都秉承了最开始的人名所具有的特色,为书籍后续的发展就定了一个基调。

另一方面,虚实相辅相成与复杂人物关系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升书籍的底蕴。我们都知道《百年孤独》这本书想要表达的真实情况是拉美国家在近代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而马尔克斯通过虚构出了这么一个家族的演变历史,又深刻体现了真实的历史进程,这种恢弘浩大的场景设计是非常值得作家学习的。

看看他去世之后有多少人发言悼念就知道他影响有多大了,我就是他去世之后喜欢他的作品的。麦家与奈保尔现场交流的时候,这么形容奈保尔(原话我查不到了),“马尔克斯去世后,您(奈保尔)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