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信息和文学作品图片对比

  1. 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没有什么读起来像梦一样的或是意识流的文学作品可以推荐呢?
  2. 中国古代没有通讯工具的时代,信息传播真的是靠梨园戏子们吗?

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没有什么读起来像梦一样的或是意识流文学作品可以推荐呢?

中国香港作家刘以鬯的《酒徒》是意识流佳作,亦是现代华文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大导演王家卫也借用了里面的故事,拍摄了电影《2046》。

本书出现大量如梦呓一般的文字,仿佛作者在捕捉某些时刻碎片化的意识。整体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作家,写的严肃文字没人欣赏为了生活不得不写一些武侠或者香艳离奇的文字。为此,他不停地用酒精麻痹自己,又不停地为了几文酒钱而出卖自己的文采

摘录文中的一段句子

信息和文学作品图片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锈的感情又逢落雨天, 思想在烟圈里捉迷藏。 推开窗, 雨滴在窗外的树枝上眨眼。 雨,似舞蹈者的脚步, 从叶瓣上滑落。


1.《南柯太守传》, 唐·李公佐作

讲述了槐安梦(南柯梦)的故事。古人淳于棼,梦入槐安国,被招为槐安驸马,拜为南柯太守。生儿育女,建功立业,荣耀显赫,逍遥自在,历二十余年。一梦醒来,皆成泡影。常比喻世事如梦,富贵易失,一切都是空欢喜。

信息和文学作品图片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宋人编纂的《太平广记》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既有神仙鬼怪,又有历史人物,既有***,又有野史,时间跨度也很大,上起先秦两汉下至北宋初年。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及释藏﹑道经等﹐引书约400种。有兴趣可以看看。

3.《聊斋志异》中也有很多“梦境”,可以了解一下。

4. 说到意识流,就读读王蒙的《春之声》吧。没有贯穿全篇的故事情节主要借助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心境、联想和下意识的活动创造出某种典型意境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的心灵奥秘,向人们传递着春天的信息。

信息和文学作品图片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意识流作品当中最著名的要数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了。整部作品共分为七大卷,内容十分庞大,但又毫无中心。

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鲜明饱满的人物,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名字叫马赛尔的“我”,一个从小体弱多病,敏感异常,而又患有重度失眠症的“我”,借着我的回忆,我的追寻,我的所见,我的所闻,以及我的大量的心理感受,以回忆的代价追溯如梦似幻般枯燥乏味的人生

可以说,这是一部极其枯燥乏味,却又重要非常著作。更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因为其时间跨度之长,结构规模之庞大,人物刻画之细腻,皆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一流。

当然,我没有坚持读完它,如果你能够做到,请给我回个信,我要给你疯狂竖大拇指。😂

像梦一样的作品虚实相间,正是虚幻的那部分让我们对世界有了美好的憧憬。像梦一样的作品我读过最好的书之一便是《雪国》,作品的主角岛村追求两位女子:叶子和驹子,他所追求的两位女子都是他所幻想出来的,读这本书犹如我们年轻时所追寻的美好爱情那般,恍如之间就像梦一样。

川端康成

这本书值得一读,仔细读完跟随主角岛村的视野,享受岛村所追寻的梦幻爱情。之所以我认为这本书读起来像梦一样,和作者本人的写法以及作品所表达的爱情观有关。

川端的作品注重感伤、虚无的情景,他非常注重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在他笔下的岛村所看到的两位女子有很多虚幻的影子,而且川端特别注重极致的感官之美,所有的感觉交相辉映,形成统一的美感。

岛村不关心真实的世界,他只关心他心目中理想的世界。他欣赏驹子身上的高贵品质,一种脱离于俗套的品质,岛村想要和驹子形成精神上的欢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岛村想要的是驹子的“灵”。驹子是一位善良懂得知恩图报的人,但当他和驹子发生关系后,驹子身上的“灵”也在岛村的心目中消散了。

中国古代没有通讯工具的时代,信息传播真的是靠梨园戏子们吗?

古代的信息传播其实有着很多方式,官方的邸报,民间的话本说书,最后才是梨园。

没有通讯工具的古代,其实也很重视信息的时效性,紧急的就以暗号为凭,像边关烽火就是这样,再详细的就是常见的三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之类的速报。

而这些相对于机密,所以一般不外传,而想要外传就要从上而下的走了。

邸报又叫做邸抄,是地方在中央获取消息的路径。

各州郡会派遣专门的人员到都城等候,朝廷但凡有着对外公布的消息,这些人会抄录下来,然后加紧送回自家郡府。

州郡在收到信息后,会再分发到治理区域的府县,可以对外公布的,就有府县公示宣传。

这一方式从汉朝就开始了,持续了近两千年。

邸报是报纸的雏形,它上面记录的信息一般是官府上下的信息交互,只有需要公布的才会对外,一般都是官府层面才会流传。

直到宋朝,才有了以贩卖这种信息载体为方式的商贩,在后期发展中,民间制报得到了官方肯定,只是要受到官府的管制,而为此就出现了民间的小报和官方的京报之别。

梨园戏子毕竟是“戏”子,他们的扮演只能演绎传说,***作真时真亦***,除非是有上峰特意安排,其真实性就像迷信一般,“迷”则信,不信则无。那么古代通讯方式都有哪些呢?

一、结绳记事

最早见于原始社会、商朝初期的“结绳记事”,[_a***_]已经产生而文字还没出现,通过绳子的粗细、打结、结的大小、结法、距离、数量分别代表不同的约定俗成的“意义,代代相传。但这种传递速度慢、范围小。

二、烽烟

大漠孤烟直”,烽烟的其特点是远距离易于识别,所以在古代战场或者边防经常会用烽烟以示警。通常都用晒干狼粪点燃,所以也叫狼烟。秦始皇时期在长城上每隔十里的距离就会弄一个烽火台,一旦外族入侵,烽火点燃,很远的地方都能收到消息及早做好准备。烽烟除了军队使用,一些大漠商人或者马帮也会偶尔也会用到。

三、飞鸽传书。

鸽子对地球磁场很灵敏,并且只认出生地。不论把它们放到何方,他们都能找到出生地。因为这个生物特点,在我国隋唐时期人们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信息了。文学作品中也曾经出现过“鸿雁传书”、“青鸟传书”和飞鸽传书类似。传信的时候把信纸绑在鸽子的腿上,带到远方,然后放回鸽子,这种传信还是比较麻烦,一路上还得饲养鸽子。

四、驿站传书。

从天子脚下到国土边疆,四面八方都修筑有官道,也是由国家投资修建,每隔一段路程就有一个驿站。驿站是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兵或者来往京城的官员休憩、换马的场所。每有十万火急边防军情的时候,一路上跑死马无数,马都是驿站替换的。通过人、马、驿站得以快速高效的传递信息。

五、风筝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