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美国早期幽默文学作品有哪些

  1. 哪位作家的文章风趣幽默,作品有哪些?

哪位作家文章风趣幽默作品哪些

国学大师林语堂被称为幽默***,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他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他富有创造性地把英文的Humour音译为中文“幽默”,从而使幽默一词在中国迅速流行开来。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

林语堂抗战前寓居上海近九年,并被谑称为“幽默***”。林语堂在自己的《八十自叙》中说:“并不是因为我是第一流的幽默家,而是在我们这个***道学充斥而幽默则极为缺乏的国度里,我是第一个招呼大家注意幽默的重要的人罢了。”

美国早期幽默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林语堂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1***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林语堂的散文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以一种超脱与悠闲的心境来旁观世情,用平淡的话语去赞扬美文形成了一种庄谐并用、私房娓语式的闲适笔调。他的文字自然流畅,幽默而不荒唐,自有意趣。

美国早期幽默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要说那位作家的文章风趣幽默,我认为国内的大家数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钱钟书先生才是中国近代的才子、天才!

钱钟书先生有着照相机般的记忆力;详记中西古今文学历史,亦有滔滔不绝的口才!更兼有博学而又机趣,达观而又睿智的性格,和淡泊名利荣辱不惊的高尚品格!

美国早期幽默文学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论是看钱钟书先生写《围城》的笔风,还是《谈艺录》和《管锥编》的精辟;不论是孔庆茂写的《钱钟书传》,还是杨绛先生的回忆录,都能印证出钱钟书先生是旷世奇才文学之奇葩!

当时的一位外国记者的回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位记者说:“来中国,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看看万里长城,二是能见见钱钟书先生”。可见先生当时之影响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用了两年时间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部长篇***!

从《文艺复兴杂志的连载,到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的发行,到解放前期已三次出版发行了,一直畅销不衰可见读者对此书的热崇!

虽建国初期一度受冷,但仍风靡海外!直到人民文学出版社,80年第一次出版印刷后,和以后搬上荧幕才让许多年青读者所熟知!

虽然《围城》也是讽刺型的***,但它超越了许多古典讽刺***。许多文学***都说《围城》能与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和矛盾的《子夜》相媲美!

《围城》从开始写船上的法国警察不会外语,但却能和犹太女子传情达意;到苏小姐的清高孤傲和自惆自怅;到方鸿渐买***文凭和回乡演讲时的尴尬与滑稽;再到唐晓芙和赵辛楣及孙柔嘉的出现;和对曹元朗、董斜川、李梅亭、顾尔谦等等描写,无不风趣幽默!

论文章的幽默,若从故事出发,我觉得莫泊桑为第一,他的***《我的叔淑于勒》《羊脂球》《马提尔德.路瓦载》故事都以幽默方式揭露了人性中的自私一面。法国另一位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此异曲同工,老父临老却遇到的都是自私自利的不孝子女,这是多大的悲哀呀!该***是著名翻译傅雷的,语言流畅生动,不失幽默,令人难忘。其次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从语言的幽默性来讲,肯定还有许多,但令我难忘的还有前苏联***家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父与子》,语言流畅,一气呵成。最优美难忘的抒情散文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论友谊》《我的心灵告诉我》;最富于母爱情怀的散文是《冰心散文集》。最令人激动难忘的言情***是香港女作家亦舒当年写的有关少女情窦初开的***,没想《我的前半生》也是她写的,这些都是我学生时代的感想,当然,鲁迅的入木三分,高尔基自传体[_a***_]都曾鼓舞人心。

丰子恺 《丰子恺散文选集》

林清玄 《人生最美是清欢》《紫色菩提》《星月菩提》等一系列

越是年纪大的老作家,看待事物的角度越是不一样,能把一件极其微小的事情都能写得十分有趣。

作家鲁迅先生是一个很有趣的人,在生活中他懂生活,朋友多,自己总保持一颗年轻风趣的心。见陈丹青《笑谈大先生》中对鲁迅先生生活状态的描述很全面。

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我”很多,大多很幽默风趣,比如《祝福》中的“我”这样写“鲁四老爷骂新党,当然骂的不是我”,很有自知之明的风趣;比如《社戏》中的看社戏;《孔乙己》的人物塑造都带着幽默诙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