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都可以产生伟大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这个时代够强盛,或者够乱,可以提供大量的素材。
时代语境非常重要,所谓时代不幸诗家幸是一种,盛世兴文运也是一种。比如***盛世出了李白,晚唐乱世出了杜甫;古希腊强盛时期出了很多,文艺复兴时期也出了很多。西方工业革命时期出了很多,二战前后也出了很多。
容易在创作环境寬松的环境中产生。一朵花打扮不出春天,只有百花齐放才能春色满园。好像是雷锋日记里写的吧?毛主席对文艺的指导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句话以前是语录。👍👍💐🌹😂
乱世出英雄。激流方显英雄本色。乱世末世才能产生伟大的人物。自古以来,伟大的英雄都是在乱世末世产生的,他们肩负着改造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任。从秦皇汉武,到近代辛亥革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无不都是这些伟大的人物在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同样,文学也是在乱世末世,在社会激烈动荡的时期才能产生伟大的作家。他们经历着社会激烈动荡变革,有的作家本身就在经历着这种变革的痛苦。他们对时代的脉搏把握精准。感受最深,所以才能创造出伟大的文学作品。如《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等。
我觉得能否写出伟大的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与什么"世"没什么关系,任何时期总有超常的杰出的文人,只要那个社会有思想、言论、出版等自由,作者可以畅所欲言,一定会创作出伟大作品的。而在没有那些自由的地方,写一个短文,朝庭不满意的,作者都可能面临坐牢杀头的风险,还能有什么大作诞生呢。
其实所谓的盛世文学也好,末世文章也罢。文学的本质不外乎两点,一个叫技艺,一个叫思想。大凡有适合的土壤,不管是技艺还是思想,都会有长足的发展,直至辉煌。
技艺&“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细检历代文学之消长,我们不难看出,但凡盛世王朝转向落寞的节点,便是文学技艺最臻至顶峰的时代。彼时统治阶层安于享乐、声色犬马,附羽之文人自然雕琢词***,以典赡华靡,工整绵丽之文章粉饰太平。
诸如六朝之骈文、五代之花间词、晚唐之香奁体皆是如此。这些文章诗词,虽然在思想上几无一可取之处,但其对纯文学形式主义的追求却也达到了一个极点。
六朝骈文
六朝骈文格式以四六局为主(因此又叫四六文),其文章艳词***、声律铿锵、属对精典,对诸如裁对、隶事、敷藻和调声等数个方面都有非常严苛的技艺要求,形式之美无文体能出其右,但时代风气所限,大家都沉迷歌舞升平,怎么可能谈的上眼界、思想?
五代花间
五代之花间词也是如此,词之所应便是音乐,而隋唐时期的音乐体系颇为俗下,是由胡曲兼以琵琶调形成的“燕乐杂声”,即是“杂”,自然是不入正流,彼时歌词都是给伶人歌姬于勾栏、宴席上的助兴之用,内容自然无非美女容姿,富贵平生罢了。
比较实际的是达芬奇的世界预言
平均大约每过1亿年,有一颗直径一公里以上的陨石会撞击地球,会造成地球上大量生物毁灭,就像6500万年以前那颗撞击墨西哥湾的陨石,导致了恐龙的灭绝。但这还不算是世界末日,因为大约还有30%的生物能幸存下来,并且继续发展。
大约5亿年以后,地球中心的核反应逐渐停止,海水将钻入地下,变成矿物的结晶水。要知道,地球半径6400公里,而平均海深不到6.4公里,如此薄薄一层水,如果不是地心的热力顶着,早就被岩石吸干了,就像我们的邻居火星一样。火星质量小,核反应在5亿年前就停止了,曾经有过的汪洋大海都变成了岩石矿物的结晶水,表面变成荒芜的一片。绿色植物灭绝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加(矿物中的碳都被氧化了并放了出来),温室效应不可遏止,火星表面就有400℃。也许人类那时已掌握了先进的科技,但估计只有1%的人类可以幸存下来。但是,这可能还不算是真正的世界末日。
大约100亿年后,太阳的轻元素经核反应都已烧尽,太阳猛烈收缩,太阳光的斥力减小,太阳系的大小行星都向太阳靠拢,被太阳吞并,这时才是真正的世界末日的来临,但早在这时的50亿年前,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已经消失,但也许极少数的人类早已乘着宇宙的“诺亚方舟”带着各种生物的宝贵的DNA,飞向太阳系外的星球,去播种希望的***。
我国的小说早期多为短篇,如唐宋***、宋元话本和明代后期的白话[_a***_]等。
其中,冯梦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值得细细品读。 冯梦龙,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万历二年,系晚明进步政治文化团体“复社”的成员。
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江南五府出现,城市日见繁华,市民阶层相应扩大。这为通俗文学、白话***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冯梦龙是明代继罗贯中、熊大木之后又一位通俗文学的搜集者、研究者和理论家,也是一位通俗文学的大作家。他崇尚文学的通俗性,提倡重视白话***,认为其可以成为“康衢、击壤之歌”并传不朽,可为“六经国史之辅”。
在通俗文学方面,冯梦龙做了大量的工作,涉及的部门包括搜集、编辑、改写、创作、出版等;涉及的体裁极其广泛,包括***、民歌、散曲、通俗小品和戏曲等。最突出的是广泛搜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短篇***,刊印了《古今***》,后改名为《喻世明言》,后面又刊印《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
每集40篇,一共120篇,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三言”。 冯梦龙将这些无名氏的作品汇集起来,按章回***的格式,把原作各篇编成了整齐的回目,对文字、情节等也作了修饰、润色或改写、加工,有些篇章还可能是他自己的创作,可谓“极摹世态人情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
“三言”通过多方面生活场景的描绘,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官僚地主的横暴和贪婪,同时也反映出宋元以来商业经济发展与城市繁荣的生活面貌。特别是反映了手工业者、小商人的生命状态、生活方式和思想情志,体现出了封建地主阶级逐渐衰落、市民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特征。
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描写青年男女对婚姻自由和爱情幸福的追求。 《警世通言》中《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的杜十娘,对罪恶社会发出了无声的***。《醒世恒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最终让“有情人皆成眷属”,颂扬了男女婚姻的合理与和谐;《卖油郎独占花魁女》则对封建礼教宗法、门第观念提出了挑战。 二是对豪绅地主等鱼肉人民、贪鄙刻薄、狡诈***的深刻揭露和愤怒讽刺。
《喻世明言》中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揭示了忠奸斗争的残酷现实,同时寄寓了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愿望。《醒世恒言》中的《灌园叟晚逢仙女》,写恶霸诬告秋公是“妖人”,后花神惩罚了恶霸,使秋公得救。 三是描写下层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侠义行为,反映了市民阶层轻财重义的作风。
《醒世恒言》中的《施润泽滩阙遇友》,写施复与朱恩这一对结义兄弟生死之交的故事。施复是织布的小手工业者,在街上拾到六两银子,还给了朱恩。后来,施复面临困境,朱复接济了他,并使他免遭大难。作品描写了两人互相济困扶危的情节,生动阐明了“出外靠朋友”的人生哲理。
此外,“三言”中还有《十五贯戏言成巧祸》《玉堂春落难逢夫》《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等,后来被分别改编为戏曲作品《十五贯》《玉堂春》《金玉奴》等。 总的来看,明代的“拟话本”已从讲唱文学向书写文学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