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鲁迅的作品,不管针砭社会、批评文学、和人打嘴仗的杂文还是描写社会、人生的小说,都挺幽默的。
不用说杂文里随处可见的幽默了,***里的搞笑还真不少,以致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并且,鲁迅是越老越幽默。
周星驰的无厘头电影,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搞笑是一种深刻、先锋的幽默,宣扬了一种价值解构的思想,很有深度。
其实,近一个世纪以前,鲁迅临终以前写下的作品——小说集《故事新编》就已经在无厘头搞笑了。
那时全世界目为最先锋的创作是现代派写作。在我国的突出代表作家是施蛰存,他上世纪二十年代发表的现代派***《梅雨之夕》是上世纪我国最先锋的意识流、心理分析***,到二十一世纪才被充分认识,入选大学教材。
说说我最近读的书吧。
作家虹影的自传体***《饥饿的儿女》和《好儿女花》。写重庆变迁的,一些叙述感觉过了,但基本上能读到当代社会的变迁。
莫言的***《生死疲劳》,寓言式的***,特别深刻,反映了从土改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
还有《平凡世界》等现实主义文学著作,我觉得都与时代息息相关。
《苏州杂志》,从1988年创刊,一直发行到今天,可谓苏州城市和文化变迁的见证者。
这里面有文化热点,城乡新貌,吴地文化,苏州园林和美食,苏州从古至今的名人,苏州的艺术和掌故,以及苏州人眼中的苏州和外地人眼中的苏州等等。
这本期刊的特点是,文章的内容大多是作者亲见,亲历,亲闻的,所以既有趣味可读性,同时又具有史料价值。
综上,这本《苏州杂志》是全方位了解苏州历史的必读期刊,也是研究苏州历史的必备资料。
《如梦令》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特别是绿肥红瘦千古名句,百读不厌。
我在发表过的散文《雨境》中也有对雨的描写,摘录如下,以飨朋友们。
又是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合上书本,轻闭双目,凝神倾听窗外的天籁之音,是一种得天独厚的享受。
雨滴落在树木,屋脊,地面那丝丝,沙沙,涓涓的音韵,节奏轻盈明快,宛如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在演奏一首柔婉绝妙的协奏曲,以幽邈淡远的缠绵,轻轻地在耳边萦回。
我禁不住这多情的雨的诱惑,不知不觉便走出了房门,如线,如毛,如针,如芒的细雨密密地斜织着,小巷,飞檐,土墙,树木都浸润在这脉脉的春雨当之中。三三两两的年轻女子撑着花儿一样盛开的雨伞,迈着娉婷的脚步从你身边穿梭而过,抛下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和缕缕馨香。随仅看到被风吹散的发丝,也足以让你想入非非了。
1、关于写雨的诗词,首先想到的就是了蒋捷的《虞美人-听雨》,这首词是蒋捷在宋末动荡不安的时期所作的,因为经历了国家的沧桑变故,有着国破之痛、家亡之恨,所以用词作来抒发黍离之悲、山河残破之感,表现悲欢离合的个人遭遇。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2、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选取作者一生三个[_a***_]片断,凸显词人晚年悲苦凄凉的境遇和心情。同是听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际遇,有着迥然不同线索的感受。少年时期是在极具奢华的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歌楼上听雨,这一时期的生活是纸醉金迷“不识愁滋味”的青春年华。壮年时期作者所处的社会已经是兵荒马乱了,开始了四方漂流的生活。这时的一腔旅恨、万种离愁都已包孕在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凄凉客舟中,所以作者这时的心境是颠沛流离中的悲凉。晚年的作者已是一位白发的老人了,时过境迁,物是人非,江山己易主,少年欢乐与壮年愁恨,已如雨打风吹去。此时此地再听到点点滴滴的雨声,却已木然无动于衷了,只有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3、雨在历代文人骚客的笔下是忧伤的代名词,是天空的眼泪,是洗涤哀伤心情的。冷冷的雨中忧郁前行的路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0509.html
上一篇
网络文学作品3D
下一篇
优秀文学作品推荐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