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王安石的文学理论观点

  1. 如何评价王安石的文学水平?

如何评价王安石文学水平?

王安石,拗相公。其文章多为政治服务,目的性较强。所以在王安石任宰相期间,其文章和诗文都是为了改革服务的。

文学水平分为三块:1.文章;2.诗;3.词

文章:曾得到文坛鼻祖欧阳修的大加赞赏,也曾给仁宗写过万言书而得到神宗赏识。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但对问题分析十分深刻。

王安石的文学理论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诗文,王安石的诗歌,应该以熙宁九年(1074)王安石被罢相为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因为政治不得志,其诗就有了“穷而后工”的特色。前期诗歌,偏重于说理,政治色彩浓厚。后期(1076年因吕惠卿的背叛和自己儿子王雱的死而辞职回到南京之后)王安石流连、陶醉于山水田园中,题材内容比较狭窄,经常骑驴行走乡野。因此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抒发一种闲恬的情趣。但艺术表现上却臻于圆熟。

词:王安石的词,流传下来的不多,大概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因为王安石信佛,所以佛理的也比较多。风格呢就是“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他的词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有的情致世界

其中1084年苏东坡从黄州去往汝州任职路上,经过南京,特地看望自己的政治死敌王安石,当时王安石离去世还有两年,已经是个老头了,他们彼此比诗文,结果王安石输了。

王安石的文学理论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体而言,王荆公,文章、诗的成就是高过词的。他的文学主张,过于强调“实用”,在艺术形式上稍显不足。他的不少诗文,因为政治背景常常表现得议论说理成分过重,瘦硬而缺少形象性和韵味,少了一份闲淡和豁达。

因为他和东坡基本处在一个时期,总体而言,诗与东坡比稍胜之;文章上,议论文王荆公稍胜,抒情散文王荆公稍逊色;词上,王荆公数量远少于苏东坡,但荆公出品都是精品,东坡则是高产词人,精品也很多,所以词东坡稍胜。

题外话,王安石在实现自己政治抱负过程中,排挤了太多仁宗时期的名臣、良臣,其中包括司马光、韩琦、吕悔、苏东坡等,而重用了很多无德无才之人,这是其败笔之一。但他仍是一个恪守原则、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文人。

王安石的文学理论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