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时距文学理论

  1.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有什么特点?
  2. 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接受美学”是什么?它主要有哪些观点?

文学作品中的时间什么特点

在普通人眼里,时间是一维性的,一直往前走,不间断,不回溯,但是文学作品中,时间的表达却多种多样。由于文学作品中的时间是在作者意识中展开的,因此就不必遵循客观上时间的进展了,因为现实中的时间是总是从过去到现在,有现在到未来,这个顺序不能颠倒,不能错乱。

而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以根据自己需要使用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各种方法。顺序就是按照***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平白的叙述***,这正好符合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因而也容易被人类的大脑所接受

倒叙是一种将在后面的时间,提到前面进行叙述的写作方式,这种写法打破了人类传统的时间观念,需要读者在头脑中对***进行回溯。

时距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插叙是一种更灵活的写作方法,在叙述的过程中偶尔插叙过去的事。

正是这些对时间的不同安排,使我们看到文学作品悬念层出,叠迭起伏,对各种叙述方法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图中为百年孤独,***用时间的倒叙和插叙方法。

时距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学研究领域中的“接受美学”是什么?它主要哪些观点?

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首倡者是联邦德国的汉斯·罗伯特·尧斯,他的《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是接受美学成为独立学派的宣言。它的主要观点是:作品的教育功能和***功能要在读者阅读中实现,而实现过程即是作品获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过程。读者在此过程中是主动的,是推动文学创作的动力;文学的接受活动,不仅受作品的性质制约,也受读者制约。接受美学把文学接受活动分为社会接受和个人接受两种形态。读者作为生物的和社会的本质,无论在意识或下意识中所接受的一切信息,都会影响到他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活动

时距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