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文学专业硕博研究生入学考试,都不会指定参考书目。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随意阅读,我们仍然能够根据专业方向和院校选择一些文献,中国古典诗学和文论方向亦是如此。
在我看来,学科领域内的一流原典,学术经典、报考院校和导师的代表性著作与学科前沿动态,是应该关注的四大方面。下面,就结合中国古典诗学领域,尝试推荐一些书目,以供题主参考。
虽然题主考的中国古代文论,此学科当然是应该重点研读的,但对文学理论、西方文论也须有些了解,阅读下几本西方文论经典。
文学理论:
王先霈《文学评论教程》。
童先生和王先生的著作和代表论文,他们的***特别是在学界影响较大的***,都应熟悉。
西方文论:
诗 曰:
鸿 烈 传 淮 南,
开 黄 老 论 坛。
升 天 因 有 道,
国 去 叹 刘 安…
…五绝·《淮南子》(新韵)
――《淮南子》论道,内涵上与先秦道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其继承了先秦道家“大道至上”的内核,区别在于其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现实,为道家学派注入新鲜血液,促进了该学派的完善提升,也为道家学说传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任何理论的新发展,根本上都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决定的。汉初的天下一统大局面,是先秦道家先圣们没有经历过的新式社会。因其“新”,则折射出旧道家理论的不足,凸现理论发展的迫切要求,这也是后来诞生《淮南子》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新道学内涵上区别于先秦道家的根源。
――武帝之前的汉初诸朝,为了休养生息,奉行的是“无为而治”黄老治国理念。这是道家学派繁荣昌盛的政治基础。统治阶级的推崇黄老学说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统治秩序和统治效果。这样迫切的政治需求,推动着一众学者积极进取,而这空前的大汉王朝,空前复杂的社会关系,促使学者们非打破旧学桎梏,结合新朝新气象,开动新思路,造出新鲜血液,来满足社会的新需要。否则,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的理论迟早会被淘汰的(后来,更能符合封建帝国统治需求的新儒家学说一出,汉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
――比如,先秦道家推崇“治大国如烹小鲜”,那时的大国,不过是齐晋赵秦这样的诸侯“大国”,到了大汉王朝的时候,“烹小鲜”的涵义就要重新探讨了,因为大国已经扩大百倍了,“小鲜”相应也不是那么小了吧?“烹”的手法、器具、配料、帮厨都要做出挺大的调整吧?食客的胃口,应该也会有所不同吧?……解决这一系列新问题而形成的新立场、观点和方法,上升成为理论,就成为道家之道的新内涵。 ――另外,淮南子道家学派,为了治理国家需要,把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儒、法、纵横、兵、墨……诸子百家的理论,在“大道至上”的根本上,加以消化吸收,使新道学内涵上更加具备包容性、开放性、完备性和实用性。这点明显区别于先秦黄老道学。
――就算是道家内部各派,在《淮南子》中的座次也有了新的安排,先秦时期黄、老为重的地位,逐渐向庄、列过渡,大道与国计民生、生命个体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0621.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教程mobi
下一篇
文学理论新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