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首推《红楼梦》。红楼梦就是一部情感巨著,丰富含蓄的情感表现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了诗词歌赋、时代哲理、社会制度的兼容性,对人性的升华进行了讴歌。特别是男女情感的表达更是终极体现之作。
花飞花谢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名为永花,实则写人,全诗爱恨凝聚,暗淡凄凉,浓烈而忧伤的情调,把主人公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复杂的心理,表达的淋漓尽致,全诗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
情感表白的手法,通篇运用含蓄暗喻的比拟来完成,红楼通篇的表现形式都已黛玉的诗稿为含蓄暗喻的代表。
当然是《红楼梦》里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表白。宝玉挨打之后,黛玉来看他,眼睛哭的红肿像桃儿一般。因为惦记着黛玉为他伤心中了暑,便支开了袭人,吩咐晴雯给黛玉送去了两条旧手帕子。这其中的用意连聪明的晴雯都猜不透。宝玉却笑道“你放心 ,她自然知道。”等黛玉见了也是着实搜求,思忖一时,方大悟过来,不觉神魂驰荡,情意绵绵,便向案上研磨蘸笔,在两块旧帕上写了三首情诗。宝玉的表白未见一字,但他表达的意蕴情愫都非常的饱满丰富深沉含蓄。在三十回宝玉负荆请罪说错了话,自叹自泣,掉了泪,不想忘了带手帕,黛玉便将自己的帕子摔给了他。手帕承载了宝黛二人情感交织的互动,无限心曲。当时屋里没有别人只有他们两个。所以手帕就是他们俩的秘密,别人是猜不到宝玉送手帕的真正用意的。由此可见俩人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炙热的感情得到确认,从此黛玉放了心,两个人感情稳定下来以后再无争执。
“浮世万千,吾爱有三,日月与卿。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选自《暮光之城》 大意是:这个繁华的世界我最爱的有三个,太阳,月亮和你。爱太阳在白天,爱月亮在傍晚,爱你是每时每刻。
英文台词如下: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 ,moon for night ,and you forever
长干曲四首》一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这组诗的前两首抓住了人生片断中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使人物、场景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它不以任何色彩映衬,似墨笔画;它不用任何妆饰烘托,是幅素描;它不凭任何布景借力,犹如一曲男女声对唱;它截头去尾,突出主干,又很象独幕剧。题材是那样的平凡,而表现手法却是那样的不平凡。
先看第一首的剪裁:一个住在横塘的姑娘,在泛舟时听到邻船一个男子的话音,于是天真无邪地问一下:你是不是和我同乡?-就是这样一点儿简单的情节,只用“妾住在横塘”五字,就借女主角之口点明了说话者的性别与居处。又用“停舟”二字,表明是水上的偶然遇合,用一个“君”字指出对方是男性。那些题前的叙事,用这种一石两卵的手法,就全部省略了。诗一开头就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现身纸上,而读者也闻其声如见其人,绝没有茫无头绪之感。从文学描写的技巧看,“声态并作”,达到了“应有尽有,应无尽无”,既凝炼集中而又玲珑剔透的艺术高度。
《边城》是以上世纪30年代川湘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兼具了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的风土人情;以船家少女翠翠纯真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人性善良美好的一部优秀的作品。
沈从文在《边城》中这样描写翠翠: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
沈从文的笔触极为含蓄、精炼,用笔平铺直叙,语气生动、质朴、简洁的语言,塑造出翠翠天真活泼、温柔清纯、善良可爱的形象,神形兼备。
由于《边城》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诗画般的环境描写所展现出独特的美学艺术成就,这部小说不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还被《亚洲周刊》推举为“20世纪中文***一百强排行榜”之列,在这一排行榜中,若以单篇***计,《边城》排名第一。《边城》还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出版,并被选入十多个国家的大学课本。
我第一次读《边城》,是在学生时代的课本中,后来又看过了好多遍***,最近一次读这本***,是在2018年。每次读这本书,都会被沈从文先生所讲述的故事和含蓄、优美的文笔所打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