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问茶主要有哪些味道,其实是想了解茶到底有多少种口味吧。
茶的香气类型可以描述为花香、果香,可以像咖啡那样整理出一个风味轮来供茶客品尝。
而茶的滋味类型,还不能以“苦、涩、鲜、甜”来分类,因为茶的滋味是复合的,每种茶中都含有这几种滋味,只不过多多少少而已。
虽然茶的滋味按风格来分类比较主观,但从审评的角度来看,把标准术语订立下来更有利于我们对茶的理解。那就一起来看看茶的如何被定义的吧。
(一)浓烈***
1,浓烈型:一般用于描述绿茶的滋味,入口有类似苦涩感,稍后味浓而不苦,富有收敛性而不涩,回味长而爽口有甜感。
2,浓强型:红茶常常有这种口感。所谓“浓”表明茶汤浸出物丰富,当茶汤吮如口中时,感觉味浓黏滞舌头,“强”是指口腔有较强的***性。
3,浓醇型:茶汤醇和甘爽,有一定的***性和收敛性。属此味型的茶有优质工夫红茶、绿茶中的毛尖、毛峰等。
4,浓厚型:茶汤入口时感到内含物丰富,有一定的稠度,并有较强的***性和收敛性,回味甘爽。
(二)醇厚柔和
茶的味道,放的少了清淡,放的多了,苦涩。但苦涩的后面是回甘,越回味越有味,但少部分人浓茶会头晕恶心,心跳过快,想吐,茶叶要放的适中。浓淡两相宜,青山绿水长流,淡雅回味香甜,本人只好安溪铁观音,云南大叶碧螺春。都是几粒放入,味浓快意人生,偶尔偶尔也会来上茉莉花茶,闻香识趣几多。
苦涩是茶的真味,茶叶的整个发展史,简单了解下来,都是为了降低茶叶的苦涩滋味,从茶鲜叶到茶饼,从茶饼到团茶,最后变为今天的散茶六大茶类,制作工艺不断进行改良,揉捻、炒青、烘青、发酵等工艺的完善和出现,茶叶的苦涩之味一降再降,如果想尝尝古时的茶叶味道,也简单,搞个抹茶喝一喝,就知道一二了,难以下咽,苦涩味极重,还带有青草之味。
俗话说,“不苦不涩不成茶”,话虽如此,但也要把握个度,过苦过涩是坏茶。如果茶叶过于苦涩,制作工艺肯定出了问题,这茶品质好不到哪去,这时候提到“不苦不涩不成茶”,压根就是敷衍。
茶叶的滋味主要由苦、涩、鲜、甜四种味道构成,苦涩不分家,一般都连在一起说。鲜就是鲜爽滋味,是绿茶、黄茶、白茶这些未发酵茶类最看重的滋味。甜就是茶叶的回甘度和糖类的甜,这是有区别的。
先说苦味,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物质,就是苦味的主要构成物质,这些物质在茶叶中的含量不低。只要是茶叶,都会有苦味,这就是茶叶的真味之一。不过一款茶如果真没了苦味,反倒不太适应,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涩味,准确的应该说是涩感,这不是一种味道,而是一种感觉,茶叶饮用后,口腔有干燥、收敛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一种***感。
鲜味,茶叶的鲜爽滋味,构成物质主要是氨基酸,氨基酸含量越多,茶叶的鲜爽滋味越强,而且鲜爽滋味可以淡化,缓解苦涩味,增强甜味。越嫩的茶叶中含有的氨基酸越多,所以等级越高的茶,也就是越嫩的茶,鲜爽滋味越强,苦涩味更低,回甘也会更明显一些。
甜味,茶叶的甜味由氨基酸和微量糖类物质构成,刚入口和咽下后可以感受到甜味。
茶叶的滋味是综合的,有些茶种因物质的含量多少而导致滋味有所偏重,以安吉白茶为例,安吉白茶的氨基酸含量丰富,茶多酚物质含量较少,所以鲜爽滋味强而苦涩味低。这也是说,一款茶的味道浓重,不应该只看苦涩味,鲜爽味和回甘度同样重要,一款茶的苦涩味重,久而不化,反倒是不好的事,说明制作工艺有问题。
茶叶的苦涩味与茶叶的品质没有直接关系,乌龙茶、黑茶和部分红茶所用原料成熟或者粗老,在经过发酵工艺,茶叶的苦涩度大大下降,回甘度非常好,虽然没有苦涩,但茶质很好。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0716.html
上一篇
专业文学理论训练
下一篇
文学文学作品的英语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