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摘抄

  1.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被评为当代白话文小说榜首!好在哪里?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被评为当代白话文小说榜首!好在哪里?

小涚兼有散文风格和情致,身居古都的他会时常将深情的目光投向故乡湘西的山水,为中国文坛呈上了一个古朴纯美的田园世界;一部《边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牢不可动的地位。

野狐试答

题主好,《边城》是我最喜欢的***之一,所以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摘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品,沈从文是现代作家中唯一差可比肩鲁迅的***家。1987 、1988年,他两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本可斩获88年诺奖,但沈先生当年五月不幸去世,诺奖只奖给在世作家,沈先生最终无缘诺奖。但这并不影响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不影响许多外国读者对他***的喜爱,尤其是对他代表作《边城》的喜爱。

沈从文的作品有两大类,一类是他的都市***,主要暴露现代都市的虚伪、堕落,有《八骏图》、《都市一妇人》等。一类是他的乡土***,这类***数量多 ,分量重。湘西世界***中的《边城》写成于1934年,属于沈从文湘西系列***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中篇***。

《边城》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活泼单纯、漂亮聪明、心底善良,十五岁的翠翠情犊初开,在看赛龙舟时对船总顺顺的二儿子傩送产生了爱意。傩送的哥哥天保爱上了翠翠,并让人提亲,可傩送心里也有翠翠,兄弟俩决定唱山歌解决这个问题。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就离开茶峒下桃源去做生意,结果出事死了。弟弟傩送觉得是他害了哥哥,也离开了茶峒,摆渡老人在风雨的夜晚去世了,剩下翠翠一个人守着渡船在等着傩送,“这个人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也不回来。”

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摘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很简单,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没有缠绵曲折的故事,就像一条清澈的溪水缓缓地流向远方,也不知道要流到了哪里去。

沈从文在1988年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何那一年沈先生逝世,按照诺奖惯例,诺奖应颁发给在世的作家,沈从文与诺奖失之交臂,这从中也可以证明,沈从文先生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为诺奖评委***认可。

沈从文是当兵出身,是从S人堆里爬出来的,他见过了太多的血X场面,但《边城》***描绘的却是那么美好,干净纯粹平淡自然,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文学理论论述素材摘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边城》里边没有一个恶人,都是好人,沈先生写出了人性的善,而这人性的善,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别,能唤起读者的共鸣。翠翠,天宝,傩送,少男少女,没有因情生恨,而是温情款款,这就是一个理想国。这个理想国,在中国以往的文学作品里没有出现过,是沈从文先生塑造出来的。沈从文先生凭借《边城》等***,跻身于中国现代一流作家的方阵。

沈从文先生不光是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而且文学语言独具特色,堪称是白话***的典范。***的语言沙明水净,瓜清水白,它继承了明清小品文语言的传统,不疾不徐,水波不兴,简洁明了,富有表现力,有一种自然的美。这种自然又根植于生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象汪曾祺等作家,就深受沈从文的影响。

沈从文先生取得不俗的艺术成就,固然有其天赋异禀,但与其勤奋努力,还有伯乐的发掘分不开。想当年,作为北漂一族的沈从文,一屋一床一桌一人,寒风中瑟瑟发抖,屡被退稿,看不到出路。***地是他遇到了徐志摩郁达夫二位大咖,经二人的指点提携,沈从文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迅速成名。

遗憾的是沈从文在建国后,专心研究服饰等文化,搁笔停止了***创作,也是文坛一大损失。

他与夫人张兆和的爱恨情仇,除了才子佳人的故事,又多了几分粉色的意味。

沈从文与表侄黄永玉,注定要成为湘西凤凰城的两个地标人物。

《边城》故事,还要一代代上演下去。

《边城》这本书,上学的时候曾读过一段,后来就爱上了。

整本读下来,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种朴素纯净的、独属于中国的美。

《边城》被评为当代白话文***榜首,正是因为这书有一种哀而不伤的美。

传统***,一般是讲贴近现实视角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故事,是独有的中国式叙事

中国式叙事,就是写一个小人物,叙事角度要新颖,要刁钻,主题要重大。

但是《边城》截然相反,从始至终它不是刻意安排什么剧情,也并非为了某个小人物的目标实现。因此少了很多故事的张力。它的叙事是很顺其自然的,有时人的无常好分离,也许并没有外力的阻挠。

本来,按照一般的叙事走向,当大佬和二佬知道自己喜欢的是同一个人的时候,按照惯例就是矛盾的开始。但此时沈从文却没这么写,而是继续用一种宁静、恬淡哀伤的笔触,娓娓道来这个温柔水乡里的故事。

另辟蹊径,少了一贯故事叙事的矛盾套路,却忽然柳暗花明,能让读者品出另一番意思

中国文学自古就有感伤春秋,悲剧更是被称为“把美的东西撕裂了给别人看”。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