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七论

  1. 古代文人之‘’七雅‘’指的哪些?有什么变迁?
  2. 怎样理解叔本华的《性爱论》?现实如何在运作?
  3. 黑格尔的“三段论式”与《易经》的“十段论式”分别是什么?

古代文人之‘’七雅‘’指的哪些?有什么变迁?

古人的七雅,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是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中的七大雅事。

宋代时期七雅流行,中间变更了茶和礼,也作为七雅之一,期间把7件雅事汇集到一起的活动称为“雅集。”

定期在一起,由文人进行聚会和主题传播,活动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七件雅事而开展,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曾写过一首言志诗:“琴棋书画诗酒花,当年渐渐不理他,而今般般结交付,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不仅让他无限的感慨,由大雅降为大俗,也让我们现在的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压力和文人雅士的无奈。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的雅事不再像以前那样的成规模和成系列的,但是茶席,香集以及文人笔会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单独存在有的时候会有诗话,笔会等等小型的聚会,也越来越多,这都是过去古人七雅活动的一种延续和传承

文学理论七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农夫认为古代文人之七雅为:

琴,棋,书,画,诗,酒,茶。

因为古代的文人十之八,九指的是男士。妇女由于受"三从四德“,及"女子无才便是"德“等封建礼教***的束缚,很少在外抛头露面。从古代很多文学作品戏曲中所见到的都是文人相聚,是以酒,茶招待,很少有同性的文友一同赏花。赏花大都是女人最大的爱好。如著名秦腔历史剧《火焰驹》中的花园赏花一幕。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中,也有很多小姐,姑娘赏花的细节。

文学理论七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七雅一般指的是:琴、棋、书、画、花、酒、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雅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日常文化活动。一般来说,古代文人都会其中三四种,而且有的诗人在喝酒之后写出来的诗与不喝酒之前写的诗意境上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来说琴,一般认为的琴是古琴,作为琴棋书画之首,一直被认为是君子之器,禁人邪恶,归于正道,是一种君子之交,其中的经典故事便是高山流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知音之交,在子期死后,伯牙便“破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

棋,主要指的是围棋,围棋的黑白子与太极图的黑白鱼应该是同样的道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横交错之间,相互博弈,与兵法相联系,更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哲学思维

文学理论七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自然书法了,这种文雅的艺术,一般人是弄不来的。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磨墨运笔之间,透露着一种文人墨客独有的气息,更见字如见人说法,一个人怎么样从他写的字便能看出来。

画,首先想到的是山水画,用毛笔蘸墨作画,主要以山水、人物、花鸟兽为主。三五好友一起玩乐,一人作画,一人题诗、落款,也是古人一种***方式!

花,赏花,作为文人墨客喜欢的***方式之一,一直是一件优雅的事,不同的花代表意义也不相同,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深受诗人特别是遭受磨难的诗人喜爱,花那种不畏严寒的特点正是他们精神品质的表现

酒,无论在古代还是现在,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小饮有利于身体健康,大饮伤害健康。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之物,很多诗人在饮酒写出了惊世的诗篇,酒更是成为一种文化。

诗言志,诗是古人表达自己的志气的一种方式。而诗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不同的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一样。

七雅是:琴、棋、书、画、诗、酒、茶。也有的把“”换为“赏花

古代文人常用“四大雅事”,来衡量一个人“丰姿洒落,人才出众”的标准。“四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也有文人雅士追求“焚香、烹茶、插花、挂画”这“四艺”为高雅。

但有人觉得这不行啊!看,“四雅”也好,“四艺”也罢,都越来越让人不舒服,这样一来,搞得我们文人墨客、诗词雅士与人家大家闺秀的标准没有什么区别啊!

虽然古代流行“阴阳”,而不流行“中性”,不会把男人看作女人,但被人称为“风流才子”也似乎不大好听,即使“风流才子”这一标签也不属于违法乱纪,但自己还想在官场上混一官半职呢,还要干一番事业光宗耀祖呢,这“风流才子”的标签难免会给人不靠谱、难担大任的感觉

于是,追求清新雅致的文人墨客,为了方便自己前程似锦、为了避免自己落入俗套,就心照不宣地在“四雅”中加了“诗、酒、茶”,作为“七雅”,当作自己的能鹤立鸡群的标准。

毕竟多三门课程,真正在学习时经常撩妹子谈恋爱的“风流才子”之类的同学,在考试中难以得到超凡脱俗的高分。

先秦琴师伯牙与善于听琴的樵夫钟子期相遇,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再弹。

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前秦八十万大军。当捷报传回,谢安不惊不喜,依然继续下棋,颇有“胸有惊雷而面如明湖”的风度。

北宋一书画商拿一幅唐代人的真迹来,要卖给米芾。米芾以价高为由,要对方先将画留下,考虑五天后再决定是否买。五天之后,米芾让商人把画拿走了。第二天,商人拿着画又来了。米芾笑着说,“我知道你今天一定回来,专门在家等你。”于是把真迹还给了书画商。

古代的“七雅”是指:琴棋书画诗酒花; 还有就是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

有什么变迁呢?我是沙滩阳光飞,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俗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雅事:琴棋书画诗酒花茶。

雅俗共赏唯有茶🍵

俗事是雅事的基础,雅事俗事的精华!

雅事的变迁是把 “茶” (准确地说品茶)升级为雅事的行列中。七雅也就升级为八雅

茶之所以是雅事中的新人,是由出身和起源决定的。

1.琴棋书画诗酒花作为雅事资深的老字辈,起源于远古时代

在古代,琴棋书画作为一种文化修养,是上流社会身份的象征。明朝•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就有:风姿洒脱,人才出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看见“琴棋书画”是多么被古人看重。

怎样理解叔[_a***_]的《***论》?现实如何在运作?

首先叔本华肯定爱情中的***是顺应自然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去歌颂它,赞美它,升华它。其实的确,无论任何的爱恋***摆出一副多么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最终都是根植在最原始的***之上。(当然叔本华并没有否定***,他还是认为***是人的本能。)叔本华说:“在每一个两情相悦的例子里,无论男女双方彼此的赞赏和钦佩显得多么客观和带有如何崇高的意味,其唯一的目标只是生产一个具有特定本质的个体而已。这一事实首先可由这一点得到证实:在这种恋爱***里,重要的或许不是彼此的爱慕,而是占有对方,也就是说,享受对方的身体。”其实我们都知道,叔本华是唯意志主义哲学家,《论***》这篇文章也的确很符合他的思想。叔本华本人也是***很望的男孩纸啦~~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谁没有在年轻气盛非常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对ta性幻想呢?(柏拉图式的爱情难道真的存在吗?……)题主说太强调种属的利益,其实***的满足本来就只是为了种属的利益,并不会进入个体的意识;而这一个体受着种属意欲的鼓动,在这种情形下做出种种牺牲,为一个完全不属于自己的目的服务。所以,在伟大的工作终于大功告成以后,每一个恋人都会发现自己受骗上当了,因为错觉消失了,而全凭这一错觉的作用,个体才会受到种属的蒙骗。因此,柏拉图相当确切地说过:“没有什么比***更会吹牛的了。”通俗点说就是:“关上灯以后,还不都一样。管ta谁是谁。”当然我个人觉得爱情的本质的确是根植在***上的。谈过恋爱的都能想一想,为什么会对ta情有独钟?气质和精神上的吸引固然是有,但再刨根问底想一想,爱情到底是什么?当初喜欢的情感是那

如何评价关于叔本华的《关于独处》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根基来自古希腊柏拉图、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印度婆罗门教宗教影响。我看过他的思想随笔中关于论独处的叙述,个人十分赞成他的独到观点。我本人也是从阅读叔本华哲学而过渡到佛学领域的。 独处,首先你要明白人为何要社交,为何要独处?古人有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绝大多数人把时间精力总在了向外求,殊不知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同的道理。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之所以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命运千差万别,主要来自身、口、意三方面,尽管这三方面的影响很细微以致不易觉察,但你不得不相信因果法则的存在。叔本华并没有教你一般的社交技巧,而是本着从源头净化的态度,向你娓娓道来人生真谛。

黑格尔的“三段论式”与《易经》的“十段论式”分别是什么?

不知道所说三段论式是个什么东东,辩证法倒是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和否定之否定律。其中,对立统一律跟易经的阴阳观念有些相似,而另外两个规律跟易经就很难扯上关系了。

易经中的阴阳观念没有区分物质和精神层面,姑且可以认为易经的阴阳分化是指物质世界的对立和统一。易经中所说的变化是物质自身的特质所引起的,人类无法改变只能顺应。这大概就是易经和辩证法的主要区别。因此,易经被看做是朴素辩证法,机械唯物主义,后来演变出了宿命论。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对立统一的,物质世界的变化受到绝对精神的影响。所谓绝对精神是指人类的共同精神并非是个体的意识,个体的意识受到绝对精神的影响却不能改变绝对精神。这种思想,被称为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受到了以易经为代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的影响,是为了客服机械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不过,它过于强调了精神作用,后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它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引起物质变化的根源是客观规律,物质和其内在规律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而客观规律是可以被意识认知和使用的。到这里我觉得辩证法就比较完美了。另外,唯物主义辩证法还对质量互变律做了很多补充。但否定之否定律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继承了。

易经可以说是辩证法的鼻祖,但它的缺陷也是明显的。易经认为世界的本源是太极,太极分出了阴阳又分化出了万物。辩证法则认为世界原本是静止不动的,后来静止的物质运动起来,随着运动物质开始遵循着客观规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从量变到质变不断循环发展,新的规律也不断地产生。这些规律通过否定之否定的规律不断地被认知。这么看来辩证法眼中的世界要比易经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更有活力。

黑格尔等人所谓的“三段论式”,不外乎推论的演绎推理以及归纳推理。

例如:所有的偶蹄目动物都是脊椎动物;牛是偶蹄目动物;所以牛是脊椎动物。在此推论之中,偶蹄目动物为联系大前提一般性原则与小前提特殊性陈述的过渡环节,称之为中项;特殊性陈述的牛,则为结论的主词,称为小项;结论的谓词则为一般性原则的脊椎动物,称为大项。

亦即构成简单演绎推理的判断分为三部分: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陈述的小前提;再有就是作出的特殊性陈述的结论符合一般性原则。

又如:金是金属,银是金属,以及铜铅等等皆是金属,此为大前提;所有这些物体皆传电则自然为小前提;故凡金属皆传电。当然此归纳推理所论凡所有金属是指直至目前为止我们所知道的金属,个体性不能穷尽一一列举,所以个体性与普通性之间总有差距,因此归纳总是不完备的。

诸如此类,概念、推论、判断以及主观性的规定,必须符合形式逻辑的三大规律,即同一律,即内部前后严密的一致性;排中律,即不互相矛盾;理由充足律。虽然它们都是主观的,但通过主观自身的辩证发展,它们会展开自身,进入到客观性

综上所述,即是黑格尔所谓的正、反、合的“三段论式”。

而《易经》的“十段论式”,是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在上古时代就已发现的认识自然、人类与社会的方法孔子在《系辞.下传》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这里所谓八卦,即乾为天;坤为地,为大陆;离为日;坎为月,为江河海洋;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以及由八卦相荡构成的六十四卦卦场,于无央数劫之前即已先天存在于宇宙天地之间,与宇宙的历史、地球的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微不足道,但人是宇宙天地的全息缩影,亦具备八卦与六十四卦卦场,也就是宇宙自然、天、地、人是合一的,皆存在八卦与六十四卦的先天自然客观规律。

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整套严密、完整的认识宇宙自然、天、地、人的规律。比如“十段论”。

所谓“十段论”,我举一个例子通俗易懂地说明之: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和集大成者(德国古典哲学则是西方哲学史的主要枢纽),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举世公认的辩证法和逻辑学大师。马克思哲学的辩证法,主要来源就是黑格尔的哲学体系。

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曾专门论述中国哲学;在对中国哲学的专门论述中,又曾专门论述《易经》。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对中国和印度哲学是很不以为然的,认为“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声名,但无论他们文化上的声名如何大、典籍的数量如何多,在进一步的认识之下,就都大为减低了”。尽管如此,他对《易经》仍然不乏溢美之辞。

在论述易经哲学的一开始,他就不无惊讶地说道:“第二件须要注意的事情是,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并认为《易经》是这类思想的基础。这种惊讶大概源于他已经习惯于认为,所谓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是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专属圣域,是真正的高明的哲学。看来,要不是有《易经》,中国哲学就要被他从头到尾瞧不起了。

在对《易经》的简要介绍中,不时穿插着黑格尔的评论和赞叹。谈到《易经》的卦爻符号,黑格尔认为“是极抽象的范畴,是最纯粹的理智规定”,并补充说“中国人不仅停留在感性的或象徵的阶段”。也许是由于不甘心,中国人怎么也能搞德国人这样高深崇高的哲学呢?所以又说:“我们必须注意——他们也达到了对于纯粹思想的意识,但并不深入,只停留在最浅薄的思想层面。”原因是没有经过概念化和思辨地思考。黑格尔无法明白,《易经》的象数思维,是一种更能抓住抽象本质同时又能囊括更加丰富博大内涵的方式。

黑格尔对东方哲学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阶段。***如他能放下偏见,对《易经》必会有更深的赞叹。因为易经对天地精神的模拟、高度而深刻的抽象性和本质性以及内在的阴阳模式,无不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抽象的逻辑、范畴和理智,以及辩证法系统,有着高度的共通性。

黑格尔说:“《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