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有哪些

  1. 曹丕是怎样论述文学体裁的?

曹丕是怎样论述文学体裁的?

谢谢邀请!曹丕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评论家,他在文学理论研究实践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对文学体裁的论述就有:“夫文本同而末异”观点。

在我的理解中,认为曹丕将文形象比喻为大海,而末则是千川百流。

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此,我又回忆起我曾经的语文老师讲过的一句话:世界上一切小道理都归大道理管着。

由此看来,文以载道也是有渊源的,也再次证明曹丕在文学理论上的建树与功劳彪炳史册。

限于学识,本人就只能说到这个层次。

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曹丕批评了两汉以来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了文学的独立地位,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

(2)首先,关于文学的价值,强调了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把文学提到与事功并立的地位,并鼓励作家们“不托飞驰之事”而去努力从事文学活动,对魏晋以后的文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3)其二,关于文气,曹丕认为“文以气为主”,而“气之清浊有体”,作家的气质、个性,形成各自的独特的风格。因此,各有所长,难可兼擅。但过分强调作家的材性,而不懂得作家的风格是社会实践和艺术修养的结果,观点不够全面。

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曹丕文学理论作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其三,对于文学体裁的区分曹丕指出“夫文本同而末异”,本是指基本的规则,这是一切文章共同的,末是指各种不同文体特点

(5)其四,关于文学批评者的态度指出了两种错误态度: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二是 "闇于自见,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相轻所短”。

曹丕给予文学极高的地位,且认定文章是可以“不朽”的,这实为高瞻远瞩的眼光。曹丕对文章地位的推崇,把文学的地位从政治的附庸品推向超越生死的不朽之作,充分强调了文学的独立性,对建安以后文学蓬勃有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建安以前,中国没有文学批评的专著。曹丕的《论文》重视品藻诸家,分析各家才性的细微差别,探讨文气的内在规律,是有其思想文化背景的。其一是当时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很盛。其二是当时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自觉时代,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体现出不同的创作个性。这些都历史地呼唤着《典论·论文》的产生。《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是著名的《典论·论文》。《典论》是曹丕精心撰写的学术著作,一共20篇,《论文》是其中之一。《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而得以保存下来。

曹丕的《典论·论文》正是在这种风气中为生的比较系统的文学批评论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他的《典论论文》虽短,却提出了下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

1.文学具有重要的功用。 这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他肯定文章(指诗、赋、散文应用文)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甚至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价值观是他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但可惜的是,在《典论·论文》里,他并未对这一观点加以详细的展开论述。不过,仅仅是提出这一口号,他在文论史上已经是功不可没了。这就突破了前此轻视文学的观点,指出文学的重要地位。

2.作家个性和作品风格有关。 他说:“文以气(指才气,即个性)为主,气之清浊有体(有本质根据),不可以力而致(努力勉强求得一致)”。清指俊爽超迈的阳刚之气,浊指凝重沉郁的阴柔之气,人的气质个性可大致分成这两大类。《典论·论文》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著名论断,这就是文论史上著名的“文气”说。以“气”论文和作家,是曹丕《论文》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曹丕所谓的“文气”,是指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的作家的自然禀赋、个性气质,属于生理和心理范畴,没有***色彩。“文以气为主”尤其强调了作品应当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这种个性只能为作家个人所独有,“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建安七子各自显示出各自的才能,究其原因,是由“性”的差异所导致。诗这种观点也合符于魏晋人崇尚自然的风气。

由于曹丕非常强调创作个性的这种独特性和不可改变性,一方面突出了作家独特个性对于作品风格的决定意义,体现了魏晋时期“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精神。另一方面,则是否定了现实习染同样可以改变创作风格的可能性。这是其理论的缺陷。在《典论·论文》中还对文学批评的态度提出了有价值的意见。比如反对“文人相轻”和“贵远贱近”,主张“君子审己以度人”,这对文学批评也是良好的倡议,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指出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标准。 在《典论·论文》里,曹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在分析作家才能个性各有所偏的同时,曹丕提出了四科八体说的文体论。“本”指文章的本质特征,即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末”指文章的具体表现形态,即文体特征或文章在内容形式方面的特点。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情感,其“本”是相同的,不同的是不同的文体在表现形态、语言形式、体貌风格等方面各有不同。

接着曹丕提出文体共有“四科”八种体裁的文章。并且认为文体各有不同,风格也随之各异。四科共计八种,其中奏议与书论属于无韵之笔,铭诔诗赋属于有韵之文。其本质相同,都是用语言文字来表现一定的情感。但其“末异”,也就是说,在其文体特征上,奏议要文雅,书论重说明,铭诔尚事实,诗赋则应该华美。雅、理、实、美,就是“末异”,它们都是关于文体的不同风格体貌。所以,曹丕的“文本同而末异”,说的就是文体和风格的关系,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风格特征。“文章“不朽”说是曹丕关于文章价值的观点,曹丕对文章的价值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崇高评价。

4.指出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他指出有两种错误态度要不得:一是“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这就是尊古卑今的观点,这在东汉的桓谭已有指出,但那是就学术而言,曹丕却专就文学再指出,也就有了新意。一是“暗于自见 ,谓己为贤”、“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各以所长 ,相轻所短”。这就指出了“文人相轻”的积习,是他的创见。作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指出了文人之间互相贬损的弊习,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且为文人之间的相处指明了正确道路。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阐述了他的基本文学观点,概述其文学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指出那是“不自见之患”,提出应当“审己以度人”,才能避免此累。第二、评论了“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及不足,分析了不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说唯有“通才”才能兼备各体。第三、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说“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里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的气质和个性。曹丕的这一观点,表明他对创作个性的重要性已有比较充分的认识。第四、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又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都不如文章能传诸无穷。

⛳️我个人认为,第四点谈文学的功用,具有跨越时空的意义,对当下文学特别是[_a***_]创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诗歌是抒写人生还是抒写时代?一直以来都有争论。其实这不是问题,问题是你能不能写出共情的东西。写人生,只是个人情绪的发泄,或者自我的哼哼唧唧,自然不会存活长久。写时代,是空洞的口号,干瘪的嚎叫,自然令人生厌。傅天琳说:“一首诗的完成,必须有生命的参与,用眼泪和血液来写,让读者读到你的脉动和心跳。我曾读过的很多很好的诗歌,感觉它们一个字一个字,都是肉做的。”这些文字是生命意识的相通,一个生命自然能够感动另一生命。傅天琳又说:“一首诗的完成应当有两个‘世界’,一个是诗人自己,一个是他所属的人类以至人类所属的世界,二者必须是相通的,和谐的,这样才能写出时代的本质和走向,也才能写出诗人对于生命及其价值的真实体验。”这就是说,诗人通过自己抒写的人生达到了人类所具有的共同人生,这就是“共情”。所以写什么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诗作能给普遍的人生、给广大的社会、给辽远的时代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