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我而言,每一次翻阅经典都会给我带来全新的收获;比方说现在,我刚刚又重翻了一下《文学理论》,猛然意识到:我原以为这本书是我借别人的,风风火火地读完,原来错了,这本书本来就是我的。
2、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畅销书。在近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清理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3、老实说,我文学理论没有入门,所以只好谈谈一些入门书的阅读感受,也算是对我的阅读的一个整理。这些入门书都是我觉得好读而对思考有所启发的。
4、所以,学习文学理论,首先就是要打破思想上的局限。那么,一步一步来。首先是入门。乔纳森·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可以说是目前最合适的引导性的作品了。读完这本书,你会对“理论”、“文学”有不一样的认识。
5、翻开这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版的《文学理论》,我无比欣慰地发现,这本书不单有李欧梵的《总序(一)》,刘象愚的《总序(二)》,还有刘象愚用以代为本书译序的《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
年12月14日,莫言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做了一次演讲,在演讲中提出了“有气味的作品才是好作品”的观点。莫言认为文学作品中一般存在两种气味:一种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气味,一种是作家凭借自己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气味。
莫言在《讲故事的人》中想传达的信息可以总结如下: 民间故事的价值和意义:莫言强调了民间故事作为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的重要性,这些故事不仅传递着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还维系了社区的凝聚力。
四是以全新的创作方式与写作理念,并融会中国古典小说传统和西方(现代派)***技巧,迈进了新的创作阶段。
讲故事的人段落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用几个故事几个“最”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第二部分:此部分莫言讲述了他过去的苦难生活及其创作的来源。
【篇一:莫言讲故事的人读后感】 最近读了莫言在瑞典学院的演讲《讲故事的人》,感到这篇朴实无华的演讲词里,满含着人生智慧,映见着文学心灵。
莫言说到母亲的言传身教,他说到他母亲的那些细节,很真挚。他是讲故事的人,所以他没有用一种说教的方式或者用一些观念,来讲他的文学创作。
1、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2、模仿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的本质就是模仿。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呈现出真实的、具有普遍性的生活情境。这种模仿不仅是对外在现实的反映,更是对内在真实的揭示。
3、西方文论史上关于诗歌语言、科学语言的相关观点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的体现,尤其是诗。他认为文艺家只有具备准确生动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4、特别是利用达尔文的“弱肉强食”理论,强行占领市场(因为真正的道德规范,文明世界都爱好和平,斗争[_a***_]很难令人接受)。近年来西方文论观点就有所变色。但《圣经》道德文论的观点还是占上峰。
1、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
2、审美心理结构:是指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文学批评:是在文学接受的基础上,以一定的理论、方法对文学作品为中心的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的文学活动。
3、存在主义:该词最早由法国天主教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提出。
4、文学史重在对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批评重在对文学的现实研究;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1、韦勒克与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提出,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由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的经典之作。
2、韦勒克、沃伦的《文学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部畅销书。在近年来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知识***的清理中,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3、韦勒克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时不时地还闪现着他的睿智与幽默,理论的阅读变得不再沉重,可以稍作放松;我们再也不用紧蹙眉头,可以轻松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