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日本战争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1. 甲午战争期间,清朝陆军的武器装备如何?跟日军相比有优势吗?

甲午战争期间,清朝陆军的武器装备如何?跟日军相比有优势吗?

首先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的参战部队,前期是以淮军为主要参战部队和东北一些地方部队和,后来又从全国调集了以湘军为主力的大量增援部队。

在太平天国时期,淮军就有了洋枪、洋炮。当时四万人的部队洋枪配比就有万余枝。次年底在与捻军作战时,5万人陆军,约有洋枪三四万杆。炮兵在1864年也建立了6个开花炮队,装备了12磅至l08磅不等的火炮。甲午海战时清朝部队基本都淘汰了冷兵器大刀长矛了以及土枪、土炮。

日本战争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午战争前夕,部分部队还装备了更为先进的后膛连发枪,像曼利夏、新毛瑟和中国江南制造局仿造的快利枪等,甚至有的部队还配备了加特林这种重机枪,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资金来装备这种先进的武器。

在炮兵装备上,淮军主要有英国的阿姆斯特郎式、格鲁森式和德国的克虏伯式后膛炮。到了1892年当时淮军大炮数量有六七百尊之多。而日本陆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旧式德国克虏伯炮以及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部队。这些旧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中国陆军钢炮炮兵方面。当时中国陆军和日本比起来具有百倍以上的优势。

日本在1989年,研制成可装填8发***的村田22年式连发枪,甲午战争中,这种***没有参加甲午战争,其中原因可能是日本还很贫穷,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为他们生产足够的新式***。

日本战争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综上所述,甲午海战中,中国的陆军装备远远超过了日本的陆军装备,但是由于当时朝廷的***昏庸,军队的管理松懈,军纪败坏,即使拥有良好的武器,也还是战败,所以说决定战争的胜利不在于武器,主要还是人的因素。

据日方统计资料,在甲午陆战中,日军人均之消耗了8发***就击溃了清军。可资对比的是:甲午战争钱,清军又大炮和机关炮1733门,日军有大炮294门,清军装备洋枪23万支,旧式鸟枪等4万支,12万参战部队有85%装备了***;参战日军的***装备率则达到了100%!

总体而言,中日陆军装备差距不大。若单纯就武器而言,清军还略占优势。如藤村道生所说:“北洋陆军装备毛瑟枪和克虏伯炮,...............它比使用村田式***和青铜山炮的日均优越。”

日本战争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双方之间的武器差距在于整齐划一。清军陆军的武器装备主要依靠国外进口,其数量相当庞大。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在1894年奏报,买快枪9250支、火炮30尊、***700万颗、炮弹1.44万颗;两江总督刘坤一到1894年,已购***1.5万支,***280万颗。而直隶总督李鸿章上奏,已向各国订购快枪2.8万余支、快炮56尊,以及合计1500多万颗炮弹、***,此外各地也都自行***购了大批枪炮。

这些枪炮大都被清军及时装备。如甲午战争中,各地督抚从德国所购的1万余支毛瑟枪,1万余支马蒂梯尼枪装备各军。

但由于朝廷没有统一规划,地方所买***、火炮、来自美、德、英等国不同型号。仅淮军就装备了美国亨利马梯尼后门枪、德国的毛瑟枪、三十响快枪等好几种,而其他清军中还有哈乞开斯、土得枪,以及国内土产的抬枪、鸟枪、火绳枪等。仅来复枪在清军之中就有14种之多。

日本在发展军事工业之初,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但随着日本意识到其中存在的弊端以及军事工业的发展,很快就自主发明了明治十三年式、十八年式***和野炮、山炮等,并批量生产、装备全军,实现了日军在部队训练、***补给以及制造调配等诸多方面的统一。

但甲午之战时日本陆军近代化改革首次出海作战,在卫生预防等方面的缺陷也不少,使其最终能够以压倒性优势击溃清朝陆军,关键因素并不在武器的统一化,而在于其部队的作战理念与训练模式均已实现近代化。

简言之,首先清军将领对近代战争毫无概念,清军部队大多不知如何部署步兵和炮兵,往往将炮兵阵地安排在“第一线步兵阵地内或其间隙”,使火炮成为显著目标,在战斗的初期阶段,屡次被日本炮兵破坏。

这个问题的答案估计会让很多觉得意外,那就是甲午战争时清朝陆军的装备和日军相比总体上处于劣势。

确实在早先的一些研究里认为清军装备了新式的后膛连发***和克虏伯大炮,其装备比日本装备的国产村田单发***和青铜炮要先进的多,因此清军的装备要优于日军。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装备的数量。

在洋务运动开始以后,清***和地方督抚都大量购买了西方的洋枪洋炮,还设厂仿造,因此清军的武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因为清***上下保守势力很强,加上财政紧张,并非所有的清军武器都得到了更换。即使是那些办理洋务的官员,也大多只是以此捞点政治资本,并不真的了解洋务,所以买到的落后武器也不少。

因此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清军既装备有最新式的后膛连发***和克虏伯大炮,也有已经被列强甚至是日本淘汰的前膛枪、前膛炮,装备差点的部队还会有火绳枪和土炮,装备最差的部队甚至还在使用冷兵器。

比如说日军在平壤之战共缴获了各类连发***550支,单发***409支,火绳枪201支,这新式的连发***不到一半。而平壤之战参战的清军是整个甲午战争中装备最好的几支部队。

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日本缴获的各类后膛枪总数为10344支,前膛枪、火绳枪、抬枪等旧式火枪7193支,各类冷兵器则达到了11764件,这后膛枪的装备率甚至不如冷兵器。而日军虽然是以单发后膛枪为主,但是没有旧式火枪和冷兵器,所以在轻兵器上实际上处于优势。

***如此,火炮也差不多。清军装备的火炮中,有相当部分是小口径山炮和旧式土炮,新式的克虏伯大炮是少数。而日军的师属火炮全部是仿造克虏伯的75毫米国产青铜炮,所以在炮兵上也是日军占据优势。

同样以平壤之战为例,清军共装备了16门克虏伯75毫米火炮、13门37毫米山炮、6门加特林炮,这75毫米火炮不到半数。而此战日军共出动了58门75毫米山野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也有一些人把清军炮台上的重炮计算在内,认为清军的火炮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但是炮台的火炮不能机动,在野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在甲午战争,清军在火炮中处于劣势。

虽然说清军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武器比日军差,但是无疑武器的落后,对于战争结果还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