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大文豪,他的文学成就高对书法作品内涵的提升起了很大作用,因为书法作品是讲究有书卷气的。但文学作品的意境通通过书法这一载体来表现需要很高超的技法。二者相辅相成。
苏东坡所书的行楷书法作品《前赤壁赋》,文学内容也是由他创作的。可从说是诗词、书法双绝。
文中主要写了遥想八百多年前三国时代赤壁之战场境,表达对宇宙人生看法。
苏东坡的书法得力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杨凝式、李北海等名家。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自出新意。
他所书行楷《前赤壁赋》结字宽扁,笔墨丰腴,纵情豪迈。书意文意融为一体。董其昌跋称:"此赤壁庶几所谓欲透纸背者,乃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下图为苏东坡所书《前赤壁赋》局部,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首先得说肯定的,苏东坡的书法与其造诣颇深的文学功底息息相关,虽不是必然,也绝不是偶然。
中国书法艺术不但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形式,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体现着书法创造者的修为素养,书如其人并不只是代表人的品行,也放映着书者的文化素质,以及其他的学识和认识,功夫在诗外可不仅仅说的是写诗,书法也是如此。而且书法绝不是重技巧的艺术形式,更重的是意境,而书法最高追求的意境可谓是道,而能将道悟出就需要太多的因素,恰恰苏轼是具备的。
这些我们可以在苏轼的经历中能了解更清楚,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绘画尤其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且明确地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对以后“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作品有《古木怪石图卷》、《潇湘竹石图卷》等。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苏轼古今大文豪,但其书法也同样高大上,特别是其字放大后可集字成匾额,而且放大后更加苍厚雄浑耐人寻味,这一点跟颜真卿的字很相似,但好多历史上太斗级的书法大师大家字一经放大就不堪至极了!
其实,诗书画是相通的,天才们能让抽象的文字描写充满形象生动的画面,稍稍有些形体的书法,要表现形象生动,那更是小菜一碟了!
歪果仁之所以在艺术上玩不赢中国人,就是因为他们相对功利实际,而中国的文人充满想象力和创造美的能力,他们能够出离物质世界,在纯精神的领域遨游。
美国意象派诗歌领军人物,艾略特、海明威、刘易斯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偶像埃兹拉.庞德先生说,“中国人的道德,是基于审美的道德”,“中国的《诗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歌”。毕加索对中国留学生说:“艺术在你们中国,其次在[_a***_],但日本是向中国学的。你们到这里来学什么?”毕加索又说:“我不敢到中国去,因为中国有齐白石。”
是的,歪果仁的文学艺术,不管怎样厉害,是没有完全挣脱实打实的物质世界的羁绊的,画个画就像照片(又不是中国人超越照片的超级写实),一不写实又走到另一个极端——立体主义、夸张变形、行为艺术。
而苏东坡这样的中国文学天才,在艺术世界也是随心所欲自由驰骋的。他在书法方面也是天才,就像他自己所言,“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的书写效果正如黄庭坚盛赞五代杨凝式“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有些天才的成就,是许多实打实的人一辈子呕心沥血也赶不上的。
天才一努力,后果更严重,苏东坡既知道艺术应该自由,又知道书法需要功力,所以他又说:“书贵难。”
所以他的《寒食帖》理所当然成为天下第三行书。
说什么苏东坡书法成就高是沾了他文学成就高的光,太无知,你以为书法是评职称,需要文学的文凭?
告诉你两个更加让你不理解的事实:李白、杜甫的书法才华被他们的诗名所掩盖,其实他们的书法艺术也十分了得。元代书法典籍《衍极并注》里说,“太白得无法之法,子美以意行之”,“无法之法”、“以意行之”,这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啊!李白和杜甫都有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如你懂书法,看到了,会觉得比苏东坡又更胜一筹。
说苏东坡的书法成就沾了他个人文学成就的光,这个观点本身就值得怀疑,这也不是一个深谙书法文化的人士应该说出来的理由。
苏东坡是谁,不用说应该都知道。这是一代大文豪,也是史上能和辉光熠熠的李白杜甫等古今大家相提并论、并驾齐驱的人物,更是一个集书法、绘画、诗章、辞赋等于大成的著名文学领袖。
我们今人喜欢苏东坡,或者熟悉苏东坡,基本都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这也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苏子最著名的不过就是文章,而非书法。
其实这更像是一个怪论,或者说是悖论。咱就单纯的说书法。
有宋一朝,后世将本朝最为突出的书法家***排队以后,给出了最切合品质的最终排名:苏,黄,米,蔡,合称为宋四家。而这排在第一位的,恰恰就是苏轼苏东坡。若是没有实质的恢宏大作,反过来要靠藉藉文名来夺得上位,那得是需要多少额外的支撑和补充啊,再说了,这近千年的传袭,你以为那些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化大家都是有眼无珠的浪得虚名吗?
苏轼的文章写得好,这个谁也否认不了,但他的书法同样出色,谁也不能据此就说是沾了文学的光,因为纠合有宋一朝,满打满算,能排在史上书法大作前三的,只有他苏子瞻一人而已,其他如被人吹上天的米芾米海岳,纵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不过是勉强挤进前八名,第三和第八能在排名上一样吗?亦或者即便是这个第三忝占了高位,有借助自身文力的功底,那也不至于一下子跃升至第三的位置上去呀,时尚前三,那可是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最终排名啊,有多少天下才子墨客骚人品质奇高学富五车,都拜倒在苏东坡的大作之下,难道这是眼力不逮的问题或是奋力吹捧的问题吗?
答案显然不是这么回事儿。
那就只有一个回答,苏子的文学和书法,都是史上的奇文佳作,两者之间没有谁沾谁的光问题。如果非要说是有,那就只有这个解释更合理,更能说出个所以然:
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共室生辉。
图片来自网络
笔者读研时就是学的宋史,依据我个人学习的经验,如果要做宋史研究的话,可以系统一些。建议先读朱瑞熙《宋史研究》和一些宋史研究综述,对国内外宋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所了解。然后再开始正式的学习研究,同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1、史料
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学历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足见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对于宋史来说,史料很多,不可能全部看完。但《宋史》、《宋会要》、《续资治通鉴长编》、《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文献统考》这几本基础史料还是要熟悉的。此外还有大量文人笔记、地理方志,虽不要求通读,但要知道具体有哪些,以便研究使用。
2、研究论著
宋史发展至今天,研究论著数不胜数,也不可能全部知道。因此,在研读时要注意选择,那么该如何选择呢?我的建议一是选名家、名著,像邓广铭先生、漆侠先生、王曾瑜先生、包伟民先生、邓小南先生等、直接选他们的书读一般就没问题。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读,宋史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其下又有很多分支,人的精力有限那就挑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选书读。可以先翻一下方建新所编《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看看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哪些研究,有哪些名家,然后再选读。
3、写作
读书学习除了自己开心也应有所呈现,那就是自己写论文。不要怕写不出,真正开始写就会发现越写越多,越写越深入。写的论文不可急于发表,而要常改常新。同时,把写作为一种锻炼,不断进步。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个人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047.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的范畴有哪些
下一篇
文学理论入门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