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有哪些

  1. 张爱玲《倾城之恋》中《金锁记》的曹七巧是个怎样的人?

张爱玲《倾城之恋》中《金锁记》的曹七巧是个怎样的人?

看到这个问题,笔者想起了傅雷先生对《金锁记》的评价:“《金锁记》是张女士截至目前为止的最完美之作,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味。”

翻开《狂人日记》,入眼最多的二字即是“吃人”,《金锁记》中并未出现过这两个字,却也的确可以读者感受到吃人的恐怖。但是如果单纯地去考虑“人性的恶”这一点的话,《金锁记》恐怕对此的剖析要比《狂人日记》更深刻得多。

《狂人日记》中的人的恶紧密联结着当时社会环境,是社会的恶的“附庸”;而《金锁记》中的人的恶,虽然也与社会有关,但是更多地,描绘了人类本能的、自发的恶。为了表现人性的恶,笔者认为,张爱玲先生是将其集中、压缩,通过小说的主人公曹七巧的性格的异化来完成的。

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一个人性格的变化,绝不是只和他自己有关,甚至于和他人的关系更大。曹七巧的性格的异化的过程,我们可以分作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曹七巧身边的人的人性的恶唤醒的她的人性的恶;第二个部分是曹七巧自己本身的人性的恶的发展和变化。

七巧幼时父母即离世了,她跟随兄嫂在市井之间长大,她的童年少年时期所见的人皆是市井小贩。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之下,青春年少的七巧有着商人的世故,也有着少女的本真。

她作为“麻油店的活招牌”,老早就从兄嫂、邻里之间学会了自私、任性、泼辣、虚荣。她露着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和卖猪肉的打情骂俏,和丁玉根、张少泉等人也开开玩笑。这时的七巧虽然展现出了一些负面的人性,但总体上看还是健康、开朗,充满生活***、青春气息的一个少女。

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这样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势利的兄嫂的眼中,是一个商品、一个货物,他们将她卖到了大户人家——姜家,于是七巧的性格开始了它的异化。

七巧做了一个患软骨病的男人的妻子,这个男人不仅不能给她任何的爱,也给不了她任何的保护。在这个***都享受着特权、期盼着高人一等的家庭中,没有人把她看成二少奶奶,老太太只是给她些零零碎碎的罪受,大奶奶、三奶奶也只当她是个器物,小姑子也因为她那粗俗无礼讨厌了她,就连丫鬟们,也自觉身份要高过她。

私认为《金锁记》是张爱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文学成就应在《来生缘》之上。《来生缘》的情节已成为现代狗血爱情***之滥觞。而《金锁记》中超凡的人物描写至今未见比肩者。

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怨妇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七巧不是个坏女人。在时代背景下底层出身,嫁于落魄豪门。之所以变得面目可憎只是因为她要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杜绝一切觊觎者。以单薄的身躯阻挡环伺四周的不良之徒,所以才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归根结底曹七巧的悲剧是男女不平等造成的。民国时代虽然西风东渐风气开化,但在当时人的潜意识里,女人仍然要依附于男人而存在。失去丈夫的女性在人格上低人一等。这个观点不仅三爷有,曹七巧的哥嫂有,曹七巧本人也是承认的。曹七巧掌握着的巨额遗产在当时人看来,无异于扔在路边的金银细软,不得不让人不觊觎。

《金锁记》这个名字气得好。黄金制成的枷锁,把曹七巧牢牢锁在金屋一生一世。为了守住这个枷锁,曹七巧泯灭了天性和人心,战战兢兢过了一辈子。如果故事背景放在现代,私有制得到法律和社会的承认,曹七巧们可以放心大胆的享受生活——这就是什么那么多二奶存在的根本原因!

张爱玲是一个深受弗洛伊德思想影响作家。她从性压抑特别是女性心理方面出发塑造了一系列由性压抑乃至到性变态的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如:为了金钱而嫁给病人终不能满足自我***而内心变态失常的曹七巧。

《金锁记》最集中地体现了人性恶所带来的亲情的消解,在这里,亲情不仅未能带来幸福,相反却扼杀着幸福。“母亲”这个神圣的称呼在***中已经不是慈爱无私的化身,而是阴狠毒辣的代名词。曹七巧在金钱的诱惑下,牺牲了青春与幸福、爱情与亲情。曹七巧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为了金钱,甘愿侍侯一个残疾男子。她一生都在为“金钱”而奋斗,而这沉重的枷锁也使得她的心理变得畸形,她容不得任何人染指她的财产,为此她宁可牺牲哪怕短暂的快乐。

长达十年的磨练造就了她畸形的心态和对金钱的极度占有欲,她热衷于对儿子长白女儿长安的婚事进行破坏。她以给长白娶媳妇的方式管住他,但又不让儿子与另一个女人有正常的生活和快乐。她整夜不睡地盘问儿子的私生活,并且在亲家母在场的***桌上将儿子与儿媳的隐私公之于众,并百般羞辱儿媳,使亲家母都不忍听下去而离开,最终把儿媳妇活活逼死。

她还拆散女儿的婚事,对于女儿迟来的爱情,曹七巧不但没有祝福,反而处心积虑的加以破坏,看到女儿与童世舫和谐交往,并以惊人的毅力戒掉***,与童世舫谈婚论嫁,便大骂童世舫是看上了她家的钱财,后来又无端地辱骂女儿长安不守妇道,品行不端,并对女婿童世舫散布阴森的谎言,说女儿是一个断不了瘾的烟鬼,从而断送了女儿的婚事。

七巧之所以热衷于拆散女儿的理想婚姻,处心积虑地把儿子从新婚的媳妇身边夺走,从中作祟。无疑是***缺乏者在多年心理扭曲之后对***享受者近乎疯狂的报复心理。从人性的丑恶、黑暗来揭露封建家庭制度,这是张爱玲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在古老腐朽文化、物欲、情欲压抑下的人性的扭曲、畸形和变态,然而这正是她始终执着于对真实的人性的探求。

中学时代读的原著现在记忆已经有点模糊,刚刚才重温了一遍。说的不好忘谅解。

她世故精明、刻薄跋扈得都有点像个神经病,但是还是很难觉得她是十恶不赦。

也许她可恨之处就是她可怜的地方吧。也许是封建制度,也许是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也许什么都不是就是钱和欲望把她变成那样一个让人厌恶痛恨恶毒可怜的人。自己的哥哥为了钱把她卖到姜家,嫁给一个废人。她出身低微却心性傲慢守着残疾的丈夫,欲爱不能,欲哭无泪,欲恨不得,压抑阴暗的在姜家熬了30年。在种种事情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当然曹七巧不是一开始就坏,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发展形成的,从少女时代的直率泼辣而又不失其可爱慢慢地走向一个让正常人“直觉地感到那是个疯人”。她说长道短、无事生非,老是以这种畸形的方式宣泄内心的痛苦不满。以造谣生事来满足内心的阴暗。七巧的命运是不幸的,但她并没有从自身的不幸中滋生出可贵的同情心,而是以制造别人(确切的说是她亲身儿女,而且也只能是她的亲骨肉,因为那是她所唯一能接触到的人)的更大的不幸来获得***。

她先是“恋子”,要儿子整夜地陪她抽大烟,以探听和渲染儿子与媳妇的房事为乐趣,逼得儿媳守空房,后又“妒女”,自己没有得到的幸福生活,连自己的女儿也别想得到。最后,终于沦落为一个眼中只有金钱没有亲情的恶毒残忍的魔鬼。

即使她只知敛财,毫无亲情,甚至戕害他人,断送女儿的婚姻,不断寻求病态的发泄与报复,变得极其自私、乖戾又刻毒、残忍。可是还是想说不全是她的错,错的是社会,是她所处的世界

或许是因为总是曾在某个时候做过刻薄事,说过刻薄话,嘲笑过别人,做错事,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难言之隐。而大概,我们是想原谅自己吧。所以我不自觉就想替她开脱一下。

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悲剧人物。她可怜、可恨、可悲、可怕,把人性最自私、恶毒的一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对金钱的欲望以及欲求不满的婚姻扭曲了她的灵魂

可怜,刚开始的曹七巧是一个本性不坏的可怜人,家里是开小麻油店的,哥哥为了钱把她卖了姜家残废的二少爷做二少奶奶,姜家二少爷,得的是软骨症,终年缠绵病榻,坐都坐不起来,她在姜家没有任何地位,受尽欺负连下人都看不起她,后来自己的丈夫、婆婆相继去世后,分家时她直呼自己受了欺负,没有人给他们孤儿寡母做主,但最终还是不公平的分了家。

可恨,曹七巧的生活中有诸多的悲惨冷漠,在这些压力下她变成了怨妇,她总是在不停的抱怨向别人诉苦,她无法享受正常的婚姻欢愉,内心被空虚和黑暗吞噬,语言在她这里变成了伤人的利器,她尖酸刻薄、脾气火爆、她自己得不到幸福,也不让别人得到幸福,哪怕这个要得到幸福的人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儿子,以至于所有的人都恨她,她娘家人恨她、婆家人恨她,她的儿子恨她,她的女儿恨她。

可悲,曹七巧的一生都生活在黑暗怨毒和恨意中,没有享受过被爱的滋养,年轻的时候对小叔子动过心,但是小叔子拒绝了她,她对爱情的幻想绝望,人过中年分了家之后,她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来了,她爱过的小叔子来找她吐露心声,她识破小叔子是为了钱而来找她时,尽管她心里还有留恋,但她还是歇斯底里的骂跑小叔子,这时候她对爱情彻底的破灭。七巧爱钱,她要守住她用她的一生为代价所换来的钱,她的一生都被厚厚的黄金枷所套住。

她和儿媳妇争抢儿子,张爱玲是这样描写的:

可怕,七巧没有享受到幸福的婚姻,她也不允许她的儿子女儿享受,她的儿子长安娶妻后,她从中间挑拨离间,追问儿子的床笫之欢,把儿媳妇扭曲成一个欲求不满的女人,来羞辱她,打击她的自尊心,最终导致儿媳妇抑郁成疾身亡,长安娶了姨太太也被七巧折磨的最后***身亡,从此,长安断了娶妻的念头,只是去妓院活动

女儿长白年近三十岁还没有出阁,长白表妹给她介绍了德国留学回来的童世舫,长白符合童世舫的择偶标准,他们很快定了婚,在要结婚时七巧出面阻扰生是非,逼迫长白和童世舫退婚,为了让长白彻底死心,七巧在童先生面前恶意中伤长白,添油加醋的告诉童先生长白抽***,哪怕长白为了童先生已经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