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建团爱国文学作品

  1. 为什么说参观游览武昌昙华林,就是阅读欣赏一段让人深深感动的历史文化?

什么说参观游览武昌华林就是阅读欣赏一段让人深深感动的历史文化

谢邀,昙华林去过几次,那里原是一片外国的教会区,有英国美国,瑞典的,有天主教,也有新教的,还有教会医院,育婴堂以及图书馆等设施和一些名人府邸。建筑时间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是武昌区比较集中的西洋建筑。因为清末,外国人特别是教会在中国享有特权,一些辛亥革命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以此地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北伐战争时期,国民***定都武汉,亦征用此地作为部门的办公用房。这地方原来处于武昌城外,花园山,凤凰山两座小山之间,树木葱茏,幽静雅致,民国间有名人雅士在此筑屋闲居,成为一时之胜,这样的历史文化谈不上感动,倒是让人感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现在的昙华林己被省美院,省中医学院,14中,以及部分民居,切割得七零八落,虽然部分建筑作为文物保护起来,也有一些文化人在此开些商铺,但缺乏整体规划,想寻出往日的容颜,己是一件难事。

现在很多历史文化都源自于书本上的知识,谚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如今高楼耸立,现代化的生活中已经鲜少有历史存在的痕迹了。而昙华林却不然,这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在昙华林,不仅有深远的建筑史、文化史还有伟大人物的历史***。建筑方面观其街口巷尾、房屋瓦片和建筑风格,都显示着浓浓的历史建筑风韵。文化方面可以通过这里的建筑院落、牌匾名称等看出古城文化、宗教信仰、人文事物、生活轨迹等情况,还原历史。这里还存在着许多伟人的丰富经历,林则徐、陈独秀、郭沫若等都在这里留下历史痕迹。所以说参观游览昙华林,就是阅读欣赏一段让人感动的历史文化,不仅限于书本的描述,而是让你在感官、视觉、探索、解析中深刻的还原历史,感受历史,回归历史!

建团爱国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武昌昙华林城市抹不去的记忆,承载着道不尽的历史,珍藏着急说不完的故事,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人们更加喜欢怀旧。因为这里记录着世纪的沧桑,展示着他丰富的内涵。

巷子深处的武汉市十四中学是国民******会政治部第三厅的旧址,而第三厅的部长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郭沫若先生,国共第一次合作,这里留下了许多的党的文献和旧址,从这里走出了党的三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李汉俊。

这里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段宁静致远的气息,也不仅仅是那些别具一格的建筑,而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聆听革命党人的谆谆教诲。

建团爱国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当今社会,我的孩子大都生活在钢筋水泥铸就的火柴盒里,他们离那段历史越来越远,应该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一下那段历史,让他们更好的珍惜现有的生活,更加的发份图强,报效国家。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约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带逐渐形成华洋杂处的特色,使得这里的建筑,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如今,这里几乎成为了武汉的文艺第一街,浓缩了整个武汉的历史文化情怀。昙华林被称为“一部活的武汉近代史书”。其自然地理文化、古城文化、建筑宗教文化、教育卫生文化集聚,见证了辛亥革命史、中国***早期革命史和抗日时期“文化首都”的历史风云。

“昙华林”之名称有两种说法:一是巷内多住种花人,一坛一花,蔚然成林,后来“坛”讹为“昙”,称为昙华林。二是郭沫若认为这一街名可能与佛教有关,“昙华”二字据说是印度梵文的译音,而“林”应该是“居士林”的简称。光绪九年昙华林一带就有三义殿、罗汉殿、正觉寺等众多佛教建筑,可见“昙华林”确是因当地佛教寺院兴盛而得名。


昙华林历史街区作为武昌老城区的一条老街区历史底蕴丰厚,一百多年的岁月,纪录了辛亥革命、***建党建团、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历史风云。昙华林聚集了数十处百年以上的近代历史建筑。而这些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容涵盖了武汉近代众多历史***: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和图书馆学科诞生于此,抗战时期“政治部第三厅”在此掀起全国民众的抗日热潮, 这些建筑虽经百年风雨,但基本风貌未有大的改变。林则徐、张之洞、刘静庵、陈独秀、郭沫若、贺龙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都在昙华林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昙华林街区它们以实物的、活生生的历史标本形式伫立在那里,形象地展示着中国近代革命史、教育卫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建筑史、宗教文化史和武昌城邑文明史,内涵如此深厚且密集,***丰富又集中。

建团爱国文学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昙华林历史街区又是一条富有革命意义的街。昙华林一带是辛亥革命的摇篮之一。今昙华林小学隔壁曾是熊十力先生创办的反清革命团体“黄冈军学社”的遗址,花园山南麓有革命先驱吴禄贞先生领导的“花园山聚会”遗址和刘静庵先生领导的日知会旧址。如今,昙华林一带还保留有几处辛亥名人故居的痕迹。在昙华林小学的背后,号称“湖北三怪”之一的辛亥名人石瑛先生的公馆,当年董必武和陶铸同志就是在这座院子里,与石瑛先生一起商订了国共两党开办汤池训练班的事宜。从昙华林走出去的革命前辈曾在这里定居生活,曾在这里慷慨激昂,在这里精心谋划。他们的名字让今人仰慕,令史册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