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惠州学院文学理论

  1. 怎样评价苏轼说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怎样评价苏轼说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此诗为苏轼晚年诗篇,一生三贬,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1093年被贬惠州,10***被贬儋州,放逐的生活更是辛酸苦涩,这一首自题诗,更是道尽自己坎坷一生,但是仍然表达出自己豪放的性格.

苏轼说:“问我一辈子做了啥吧,我就在黄州惠州儋州转悠了一圈,碌碌无为。”

事实上我们知道,苏轼一辈子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比如在杭州,苏堤杨柳依依,至今还惠泽杭州。

惠州学院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还在去过当时的宋辽边界定州做过官,整顿武备,发展生产都取得了很大的功绩。

此外他还在扬州,颍州等地当过地方领导。

什么苏轼不说这些地方,单说黄州惠州儋州呢?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三个地方对于苏轼的意义

惠州学院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州,苏轼第一次贬官的地方,惠州,苏轼第二次被贬官的地方,儋州,苏轼第三次被贬官的地方。

贬官黄州时苏轼四十三岁,正是一个官员年富力强要“治国平天下”一展胸中抱负的时候,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贬官。中间虽有短暂的起复,

但是很快又因为政见不合被贬谪到更远的惠州,今天的广东境内,但是他的政敌还不放过他,把他发配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海南岛,当时的海南可是天涯海角,是蛮夷之地。

惠州学院文学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具体落后危险到什么地步呢?苏轼自己说他去的时候,先让儿子买棺材,其次挖坟头,已经准备好死在异乡了!他是宋朝唯一被贬到海南的官员

这首诗是苏轼去世前两个月写的。我们看到,他没有避开自己最艰难的人生境遇,反而说这是一种功绩,在内心感叹中和自己坎坷的一生达成了和解,正如诗前两句说的那样,心似已灰之木,无欲无求了。

苏东坡历史上最早创办弃婴安全岛的人!他造福后人,福泽绵长!

公元1101年,暮年的苏东坡写下《金山题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对自己的一生进行了最后的总结,也为自己写下了人生挽歌。

何止是“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一生去过很多地方,不过绝对不是游山玩水,大多时候是被人灰溜溜地从京师驱逐出来。他一生多次遭贬, 飘泊不定,杭州、扬州、徐州、密州、黄州、惠州、儋州、常州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苏东坡是不幸的,但那些他曾经居住过的城市是***的,除了给这些城市美好的风物留下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以外,还有他心系黎民百姓而建设的一系列实事工程。

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并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为杭州做了最好的形象广告。在徐州,他率领军民奋战七十余日抢修防洪大堤,使徐州黎民免受洪灾之害。在广东惠州,他用山间的竹子,建设了供水系统,引泉入城,供百姓饮用。他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极大地提升了惠州水果的市场知名度。在黄州,他不仅写下了光耀千古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极大丰富了黄州的历史文化内涵。更为重要的是,他建议官府下令严禁溺婴,并创办育婴院,可以说是现代“弃婴安全岛”的创始人。各地的东坡井、东坡书院、医所,各地的苏堤、苏公祠,承载着人们对苏东坡心怀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美好怀念。在这些城市百姓的心里,苏东坡留下的是近乎圣人、福泽绵长的背影。

苏东坡这是反话。黄州是他被贬第一个去处,是他人生的一个大拐弯;此后宋神宗去世,高太后掌权,启用旧党,苏轼一度平顺,甚至达于顶点。但后来宋哲宗亲政,继续父亲的改革路子,再用新党,旧党迭遭打击。苏东坡于是一再被贬,去远在广东的惠州,后来又去更远的处于海南岛的儋州。他是在被赦回来的路上的写的这首诗,回顾平生,心情复杂,说个人一生遭际,实在于遇合不佳,一生主要经历只是贬在各地。

这是一句自嘲!

苏轼太聪明,聪明到懒得去玩心眼!而且才华又太高,高到不容于世,不容于人!

所以,自然被人看不顺眼,又不能杀,若是留在身边,以东坡的影响力,保不齐又“被”弄出多少事来。

只好把让贬来谪去!

苏东坡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才有这一句诗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很消极的诗句,而且就在第一句中表达了这种落寞,可谓犯了诗中大忌,但偏偏还忌到如此深沉,否极泰来,堪称妙作。

心都死了,不想争名夺利,不想和光同尘,就老老实实地让我消停在一个地方呆着吧!偏偏命运还不受控制,总有人怕他在一个地方呆时间长了,又积累起什么人脉来。所以大笔一挥,你去这儿吧,你去哪儿吧。

所谓功业,与其说讽刺,不如说自嘲。古代文人有三大最高目标,立言,立功,言德。立言就是著书(诗集不算的),立功就是报国,立德就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