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是什么

  1. 李清照的文学修养是如何养成的?

李清照文学修养是如何养成的?

答:一个女子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一定与她的家庭氛围有关。

什么因素成就了李清照?

读书时候老师分析了李清照的家世,她的父系和母系都是进士和状元出身,父亲格非又和当时的大才子苏东坡关系密切,李清照又是李格非的长女,而且是独女,所以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李清照怎能不具备成为一代大才女的基因?

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清照的童年又是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呢?

李清照小时候,其实生活很清苦。早年:清丽的闺秀词李清照凭着她良好的文学修养,很早就开始填词了。如《点绛唇》:“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上片把少女蹴罢秋千的一派倦容娇态逼真地刻画出来。

李清照的父亲李恪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家中藏书丰富,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可见家庭教育环境良好。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又资质聪慧,才华过人,所以少有诗名。

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清照的文学修养,最原始的家庭环境,后天的经历,让其思想交织在一起,使得其文学修养越来越丰富!

李清照自幼生长于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文化素养很高,二人婚后生活也十分和谐美满,然而那时男人必须以仕途为重,赵明诚没办法只能离开爱妻远去他乡。两地分居自然难免相思苦,也因此李清照有了许多思夫之作,词作同样是其真实生活写照!

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李清照的文学理论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靖康之变,随着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从此李清照夫妇再无幸福生活可言。辗转流亡使得丈夫赵明诚染病而亡,李清照也只能继续流亡他乡。

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嫁给一个也是有文学素养的的人,于是平时的生活,更加离不开文学!这就是一种文学习惯,同时也是其文学逐渐深化的过程!

所以,综上所述,李清照的文学修养,形成最大的原因就是文学环境熏陶,以及不平凡人生经历!


清照自幼就好学文识字,博览群书。

成婚后又有文字经练。经社会动荡,历炼朝代轶伏,夫妻两居地,时而相思,时而相随。又遭婚变磨练结陏,寂寞难耐。固又常嬉文句,随时过境迁,诗文画作,也随之序进趣成名

1084年,李清照诞生于北宋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明水镇。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深受当时文坛宗匠苏轼所赏识,常以文章相往来。母亲王氏系出名门,高祖王景图、曾祖王赞,都荣登进士,外曾祖父王准受封为汉国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宁时为中书省平章事,元丰时为尚书左仆射,都是执掌国家枢要的丞相,受封为岐国公。所以李清照算是大家闺秀书香门第。

101年李清照18岁,与长她三岁的太学生诸城赵明诚结婚。赵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南渡江宁。行至镇江时,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逃去。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建炎三年,赵明诚独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晚景颇为凄凉,一说绍兴二年(1132年)曾孤寡再嫁官右承务郎、监诸军审计司官吏张汝舟,但不久随即离婚,甚至因此闹上公堂。

因为出自书香门第,南渡前,李清照生活美满,作品热情活泼,明快天真,多写少女生活的无忧无虑,以及婚后的离别相思,随意她前期词风婉约,委婉含蓄。后期因历经国破家亡、丧夫等之痛,词风转为孤寂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