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悟空问答邀请!
对于解读文学经典的意义,我仅简答之。
1.了解文学经典的作者,包括姓名字号,出生年代,所处环境,职业,成就等情况。
4.分析了解文学经典的思想意义,写作技巧。
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五千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经典的文学名著、名篇。如我国第一部诗集《诗经》、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离骚》、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明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等等。对文学经典,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善于解读,所谓善于解读,就是不能囫囵吞枣,生吞活剥,要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如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和则双赢,斗则俱损,建立生命共同体”的合作理念,与古代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是继承;如阅读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一段就要注意了,庄子向我们传递的是一种不要过多追求的消极的思想。我们解读这句话时,要注入新的思想,批判地传承——“吾只争朝夕,有涯其奈我何?”
只有明白了如何解读文学经典,才能更好地阐明解读经典的意义。
我认为其意义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解读文学经典有利于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精神。如阅读分析岳飞《满江红 怒发冲冠》一词,无不有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概、赤胆忠诚、报国情怀从胸中勃勃生起。二是解读文学经典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史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与文天祥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阅读后,令人肃然起敬,人要有正确的生死观,“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三是解读文学经典,特别是对小孩养成性教育有帮助,小孩从小受优秀文化熏陶,有利于健康成长。如正确解读唐 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不易,要珍爱生活,珍重别人的劳动,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读文学经典,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不仅要解读中国文学经典,还要解读外国文学经典,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中国悠久历史所形成和积累而成的文学宝库,绚丽多彩,灿若星河,源远流长。
中国文学经典则是其中璀璨夺目的珍珠,熠熠生辉,历久弥新。
从上古神话传说,自先秦,两汉,三国两晋,隋唐,宋明到当代,中国的文学经典,可谓浩如烟海,美不胜收!
《诸子百家》,《左传》,《国语》,《国策》,《史记》,汉辞,唐诗,宋词等,还有六大古典名著(四大名著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这些我们古典文学的瑰宝,哪一个不是文学经典的经典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