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一线作家"有哪些人?大家熟悉的有鲁迅、胡适、林语堂、张爱玲、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冰心等等;
当代文坛有哪些人呢?包括离世的、健在的,路遥、金庸、二月河、当年明月、刘心武、张贤亮、冯骥才、***、莫言、余华等等。
民国,离现在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那些当年的"一线作家"留下了多少作品?哪一些作品还可能继续存在而不被人忘却呢?
大浪淘沙;当年的"一线作家"不一定就会留下"传世之作";同样的道理,当代文坛叱咤风云的作家们再过七十年,有多大人会记得他们或者他们的作品呢?
能够被人记住的作家,能够在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找到这些作家的名字,这样的作家才谈得上"比肩"民国"一线作家",中小学找不到,文学史应该收录他们的作品。
因此,从"代表性"这个视角来看,当代作家能够比肩民国的,至少应该包括莫言(目前为止第一人),路遥、刘心武、冯骥才、***等等。
二月河、金庸、当年明月等等在后人编写的文学史中必然会有一席之地;尽管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们算不得"大家"!
在思想深度和社会角色上,当代文坛没有能够和鲁迅等人比肩的作家,在旧学修养和新学视野上,也无法与民国作家相比,因此民国作家的语言创造性,要高于当代作家。
当代作家能和民国作家比肩的,一是文学的自觉性,二是对人性探索达到一定的深度,三是对人的处境有更为深切的理解,这三点,是比较急功近利的民国时代所难达到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