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我来给大家推荐几部我心目中最好看的电影。作为一名影视从业者,我要从我最熟悉的第五代导演开始介绍电影。
张艺谋导演《红高粱》,该片改编自莫言1986年发表的两部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高粱酒》。讲述了抗日战争年代,敢爱敢恨的“我爷爷”和“我奶奶”在高粱地发生的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电影获奖情况
相信不用再过多去阐述这部电影。莫言的大名,相信大家已经是如雷贯耳,但是作为当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通过这部《红高粱》,我们就能看到当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苗头。
陈凯歌导演《霸王别姬》,段小楼(张丰毅)与程蝶衣(张国荣)还有菊仙(巩俐),三人围绕《霸王别姬》这部京剧开始了爱恨情仇的纠缠,苍海沧田,时代变化,三个人展开了一场人生的“霸王别姬”。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电影当年的获奖情况。
以至于迄今为止,这也是我认为陈凯歌除了《黄土地》以外的最好的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电影,也奠定了陈凯歌当年在国内导演的地位。
姜文导演《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北京,通过马小军和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讲述了在耀眼的阳光与遍地的红旗中间,渡过自己的青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电影的获奖情况。
姜文不论是做演员还是做导演,都做到了极致,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这跟他的才华是分不开的,也是我最喜欢的国内导演之一。
还有很多成功的第五代导演,在这里就不再做过多阐述。因为我们今天聊得是最好看的电影,所以我们接下来聊得就是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他们要么极度追求视觉本身,要么追求现实主义、关注草根人群,要么一直追求商业电影的价值,第六代导演被称为“叛逆与反思”,这个我们不去做太多的解读,我们只聊电影本身。
聊到第六代就不得不聊陆川,陆川导演《可可西里》,今天之所以不聊《寻枪》,是因为《寻枪》这部电影过多的夹杂了姜文的影子,我不是太喜欢。很喜欢这部电影,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巡山队员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和生态环境,与藏羚羊盗猎分子顽强抗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人物改编的电影,具有很强烈的纪录片风格,让国内的写实电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徐峥导演《我不是药神》本片改编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陆勇代购抗癌药的真实事迹,这部电影通过一场生意战逐渐变成了一场关于救赎的拉锯战。看完这部电影只有一个感觉:直击人心,因为这部电影,真真实实地扎到了现实社会大众的生存痛点。
《牧马人》
这部电影是由牛犇,丛珊,朱时茂主演的电影,1957年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进行改造,牧区人民的关心使他获得了勇气和力量,***时,从四川逃荒来的姑娘李秀芝与许灵均相识,两个人一起建立起虽然贫穷但幸福的小家。
《霸王别姬》
这部电影由张国荣主演,改编自李碧华的***,1993年上映,围绕两位京剧名人,程蝶衣和段小楼,它表现了同性爱情的坎坷,人类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无常,融入了北平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
《一步之遥》
这部电影是姜文、葛优和舒淇主演的作品,一个策划人、一个警官和一个明星,他们在大上海中演绎了一场闹剧。在场面安排上,姜文也设置了很多大上海风格的道具,比如说当时的车,当时的舞美表演,都可以为我们重现一次大上海的繁华。而且在这部电影中,姜文还致敬了很多经典电影作品,比如说《火车进站》。这部电影的荒诞+浪漫,让人过足了大上海的隐。
《危险关系》
这部电影是严歌苓根据英国同名电影改编而成,它减去了西方的暧昧和开放,补充上了中国人的浪漫含蓄。三位主人公莫婕妤、杜芬玉、谢易梵分别由张柏芝、章子怡、张东健饰演,他们在一场爱情游戏中分分合合。莫婕妤是一名新时代的女性,她独立、坚强、城府极深,从不依靠男人过活;杜芬玉是一名教育家的遗孀,她是个大家闺秀,温柔、婉约、贤惠;谢易梵是上海滩出了名的公子哥,他外形帅气,女人无数,但最难忘的是莫婕妤,最爱的则是杜芬玉。可三个人最后都没享受到浪漫的爱情,莫婕妤害死了谢易梵,自己躺在谢易梵送她的白色礼服上大哭,而谢易梵最后死在杜芬玉的怀中,杜芬玉远走他乡成为一名老师,继续丈夫的事业。在上海滩的繁荣之下,所有男男女女都在追逐着爱情,或为爱情放弃一切、或为爱情牺牲生命、或为自己牺牲爱情,上海滩的浪漫,也遮掩不住爱情留下的伤疤,刻骨铭心。
《罗曼蒂克消亡史》这部电影也是小编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曾经一度听着这部电影才能入睡。《罗曼蒂克消亡史》中有很多重量级的演员,章子怡、葛优、闫妮、倪大红、袁泉、杜江等等,而且通篇的上海话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罗曼蒂克消亡史》改编自程耳的***,将其中的几个故事串联到了一起,国仇家恨、儿女情长、黑帮舞厅,都是民国时期大上海特有的元素。而且这部电影中所选的音乐也是蓝调爵士,我们可以尽情享受大上海的浪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