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1. 从道家的角度讲,善恶的划分有意义吗?

道家的角度讲,善恶的划分有意义吗?

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什么是道法自然?什么是道?

看到道家的太极图,除了阴阳,除了平衡,还让我想到了物理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在一个固有的空间内,能量的平衡是一定的,但这种平衡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通过能量互相流转而达到的自然结果。如果一方的能量流入得过多,造成不平衡,那么规则自然会让多余的能量流转回来。这个规则就是道!

什么是“恶”,“坏”,“邪”?什么又是“善”,“是”,“正”?笼统一点说凡是对少数人有好处的,就是“恶”,“非”,“邪”。凡是对多数人有好处的,就是“善”,“是”,“正”。说穿了,不过还是利益、***之争。无非是个少而强与多而弱的对立。所需多的个体,因为需多所以量少。所需少的个体,因为需少所以量多。当双方无法平衡之时,自然就会有大道,即是无上之规则来协调双方的矛盾。所谓道家所尊崇的道法自然,就是指的顺势而动。不论人心不古之时,亦或乾坤鼎盛之日,道门中人只需修自身足以。盖因世间之事,如那日月轮换,斗转星移一般,为天地大道,至高规则,不可逆转耳!

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世事轮转,根在人之所求,虽为天地大道,至高规则,人力不可破,却可通过知善恶,明是非,辩正邪,去寻求那使之两方平衡之一点。

区分善恶、是非、正邪重要不重要,呵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利者见利,这却不是可以说得清楚的事情了。

我很讨厌佛家,因为佛家讲来世,修轮回,这却是破了能量的流转,坏了今生的性命。而道家讲的是修长生,念通达,要的就是今生的常在,这才是大道之法。

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善的字面意思是像羊一样顺从。

后出现在易经中,表示顺应自然规律得到的正确的结果和过程,泛指美好的,吉祥的。

所以人之初,性本善,指的是每个人一生下来,他的本性都是顺应自然规律的,都是健康积极的。而在后天因为各种原因,生理上逐渐沾染各种疾病,心理上出现偏差。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皆为恶。

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道家 文学理论批评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世俗中将善错误的理解为了友好。将恶错误的理解为对他人的敌意。这并不是他的本意。

何为道,春夏秋冬即为道,日出日落即为道,生老病死即为道,喜怒哀乐即为道。天冷要加衣服,天热要减衣服,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醒了要活动,这是为人亘古不变的规律。

如果你不顺应它,你就会生病,痛苦,直至走向灭亡。如果即顺应它,你就会健康、积极、走向强大。

推而广之,道无处不在,道法自然,顺其自然即为善,违背自然即为恶。

此为善恶之本源。

道家典型的看法,不仅认为区分出所谓的善恶没有意义,而且认为就是因为这么热衷于区分善恶,提倡所谓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理念,才导致不仁不义的世道人心,道家对我们理解的儒家社会道德观,确实表示了极大的不屑态度。

老子》就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是很鲜明的对当时道德理念的颠覆和批判

但这并不是说,道家用我们通常儒家的道德观念去衡量,就是鼓励不善,鼓励任意妄为,鼓励自私放纵,更不是鼓励私欲膨胀,予取予夺。相反,他们认为儒家及其前辈的努力是徒劳的,所要塑造的社会理想和方向错了,“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但在造就一个和谐社会方面,道家并没有走向儒家的对立面,而是和儒家相似,向往小农社会的和睦生活

道家同样是为了追求社会和谐的目标,只是侧重点和途径、方法和儒家不同。道家认为划分善恶一类用心穷知一类的作法,毫无意义。

道家认为如何应对***问题才有意义?

道家认为自己崇尚的才是上善。一个理想社会,应当是小国寡民,绝圣弃智,因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何乐而不为呢?只要能返朴归真,就能做到社会归正。“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只有去掉虚伪、欺诈、私欲产生的社会土壤,一个清明世界就会到来。

不过这里的圣人和君子可不一般。他们行为规范只有一条根本原则,就是遵道而行。遵道而行,就是有“德”。这个“道”, 本性是自然,君子应当无为,守柔处下,为而不争,功成不居,不为天下先。还要少私寡欲,对民众要实其腹,弱其志,使民不争。圣人无心,以民心为心。做到能无为而无不为。“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以百姓的纯朴向善为目标,“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则可以有国;有***,可以长久。”不仅国治,圣人君子也是达到了无私之私,无为而无不为。

道家的治国之道,一方面存国保民,一方面自己全生保身,岂不是两全其美?用儒家的善恶观点来看,也是大醇小疵。看来,道家在社会理想上,对道德***,有自己一套思路,有自己的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理想还是世俗的理想,不过,就是难于在现实中实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