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是基础,“美”是手段,“善”是灵魂,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高度和谐统一,是文学艺术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永远是一切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们争相攀登的艺术高峰。
2、美感是文学作品吸引读者、产生永久魅力的重要因素。综上所述,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永久魅力,是因为它们统一了***的价值,通过展现真实性、善良性和美感,与读者建立情感共鸣,引发深刻的思考和体验。
3、“***”的高度和谐统一,是文学艺术产生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永远是一切进步的文学艺术家们争相攀登的艺术高峰。
4、真,即艺术的真实性,指作品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以及作者对所反映的生活有无正确的感受和认识。善,即艺术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5、文学是人类特有的文化形态,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性,是***的统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学理论论文,供大家参考。
6、真是现状,是不完美的,是残缺的,是相对的平衡。真是趋势中的一环,是过去所有趋势的结果,是过去善的结果。真之所以趋向于美,是事物平衡的需要。
如关于“学术规范”的问题,关于“后学”的讨论,关于“人文精神”的论争等。
传统文学理论:包括古代文学理论和近代文学理论,如古希腊的诗学、中国的《文心雕龙》等。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符号的意义,如俄国学者巴赫金的结构主义理论。
主要文学论争体现在新文学的意识、语言与封建的旧文学传统之间的分歧。主要立场:新文学阵营“拥护德先生和塞先生”,推行白话文学。
八十年代文学的三大论争:关于西方现代派的论争 引起对西方现代派文艺论争的是1982年《外国文学研究》发表徐迟的《现代化与现代派》一文。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90年代文学的主要冲突,从80年代针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提倡文学的“独立性”,更多地转移到文学创作与商业操作之间的冲突上来。“雅”与“俗”、“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区分也被重新提出。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莎士比亚,他可谓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个里程碑氏的人物,代表作品有剧本、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和他的十三行诗。
《蒙田随笔集》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_a***_]的人文主义学者蒙田的代表作。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
链接: ***s://pan.baidu***/s/1D-GXCmJ1tMjv-EPTupa0cA 提取码: c5h9 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
1、文学理论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而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则是对于具体的文学作品、文学现象的认识和研究(文学批评研究个别的文学作品和现象,而文学史研究时间过程中的文学作品系列)。
2、共同文学理论问题包括:文学作品是否只是个人创作的产物、文学作品是否只是个体的审美体验、文学作品是否只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文学作品是否只是文学史上的个体***、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否只是独立的。
3、【应有品格】: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科学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价值取向。此外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归纳为: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学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
4、社会意识形态、思想载体。社会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对社会、人生和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思想载体:文学作品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的载体。
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模仿说: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的本质就是模仿。他认为,艺术家应该通过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来呈现出真实的、具有普遍性的生活情境。这种模仿不仅是对外在现实的反映,更是对内在真实的揭示。
西方文论史上关于诗歌语言、科学语言的相关观点理论:德谟克利特认为文学作品是作家生命的体现,尤其是诗。他认为文艺家只有具备准确生动而能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作品才能使人信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