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褒蜀贬魏的主体架构是非常成功的,也使《三国演义》最终成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被广为传颂。之所以罗贯中改变史实褒扬蜀汉,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像《水浒传》把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宋江起义夸张到与方腊起义一样的声势,罗贯中褒扬蜀汉、贬低曹操的描述都是出于文学作品本身的需要,文学作品不同于史书志传,更需要突出其文艺性和教化作用。
二、迎合读者的认知需求
刘备,草莽出身的没落贵族,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道义认知,潜意识里认为刘备重整山河,兴汉室江山是责无旁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无皇帝之名却有君王之实,其子曹丕废汉称帝,更是戳痛了中国人的传统道义认知,所以曹氏父子更像是窃国之贼,罗贯中贬低曹操也是为了迎合读者需求。
其实,我认为曹魏代汉,为西晋一统奠定了根基,像赵匡胤取代后周,都属历史的进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一统天下定乾坤者才是真正应该被历史颂扬!曹氏父子,文成武功,风流豪迈,既能征阀天下,又能造就“建安风骨”,天下政治中心在魏,文化中心在魏,经济中心也在魏,曹魏***,屹立中原,才是当时的中华文明传承的核心载体!
罗贯中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将刘备的蜀汉作为正统来描写,消灭蜀汉的曹魏***自然会成为反面人物,罗贯中将其作为反面人物描写,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就不足为奇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致有如下原因:
在元朝蒙古统治时期,统治非常的残暴,汉族备受压迫,随着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华夏***,但人们内心深度还有着对于外族统治的不满与恐惧。所以,在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就遵循了大众的需求,设计了正统形象。而刘备具有汉朝皇族的血统,满足大宗对于正统的需求,那作为刘备的对手曹操就自然的成为反面人物。
文学作品需要戏剧性
曹操夺了汉朝的***,并消灭了相对正统的蜀汉,首先具有了反面人物的前提条件。其次,曹操在历史上无论军事、政治还是文学能力都是当时首屈一指的人物,将曹操设计成反面人物无疑更有戏剧性,但如若按照真实的历史来写,曹操如此的英明神武,难道不是天命所归吗,所以需要降低曹操的正面形象,挖掘曹操的负面内容。
综上所述,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为了赢得大众的喜爱,必然会有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处于正统的民间需求,曹操被往负面形象写了。
欢迎点评、点赞、关注,每天努力进步一点点,被打扮的历史。
这个问题不是罗贯中的问题,在南宋以前,是以曹魏为正统,以得中原者为正统,所以曹操形象还行。
而南宋呢?失去了中原地区,偏安江南,如果还以曹操为正统,也就是承认得中原者为正统了,那南宋就非正统,而金国为正统。
所以,在争夺正统的问题上,南宋就必须以蜀汉为正统,因为刘备有刘氏血统,蜀汉作为汉朝的延续,才是正统。
于是,南宋开始,刘备的蜀汉就成了正统,罗贯中写***时,刘备就成了正统。
其次是***的需要,***里的男主,大多数是草根出身,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出人头地,成为当世豪杰,
如果写曹操这个富二代,估计你不想看了,他写的《隋唐演义》你听过?就是那个《隋唐两朝志传》,写的一群富二代,即使看了,估计也是喜欢瓦岗寨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