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流派 > 正文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1. “魏晋风骨”本来是三曹用来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那后来怎么又成为崇尚自然,洒脱的名士的代名词?

魏晋风骨”本来是三曹用来表达建功立业的壮志,那后来怎么又成为崇尚自然,洒脱的名士的代名词?

宗白华先生曾经评价过魏晋时期,他是这样说的“魏晋南北朝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魏晋风骨”本来是形容建功立业的壮志的词语,那后来为什么会用来形容洒脱呢?我想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人们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魏晋时期政治动荡,国家***,士大夫等寒门学子在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择官)盛行的时代,是不可能有出头之日的,再加上他们这群人自身就有的傲骨,所以很多人开始抨击这个社会,到后来他们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他们这些读书人就能够改变的。索性大家选择了“沉沦”,整天喝酒佯狂,装疯卖傻,还学老神仙自炼丹药以求长生。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这群人他们不服输,敢闯敢干,骨子里面有傲气,不向社会和当权者低头,尤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这几人,再加上他们生活在魏晋时期,所以就把他们这种狂放不羁,自然洒脱的行为或人,称为“魏晋风骨。”

魏晋风骨,哈哈哈

相信你在问这个问题时间已经百度过不少答案,以下纯粹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从两汉说起,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察举制,就是由丞相、御史、列侯、刺史、守相等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这些制度造成的结果就是“朝中无人难做官”。

三国时期以各种世家,姻亲等串联的形式,各种结义,各种联合。诸葛家族的各为其主,夏侯、曹氏家族的错综复杂,都从侧面证实一点,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评议人物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西晋末期文学流派的特点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综上,很多有才能的魏晋读书人,有很大的天地但是不经过多代的沉淀积累,想在当时的官场立足是很难的一件事。他们不崇尚自然,不洒脱怎么办?修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托物言志展雄心,“淡”看庭前花!

魏晋风骨,应该是指建安文学特点才恰当,以曹操父子为首的建安文学,在创作内容上“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意思是建安时代写文章的有深远的用心,写出富有含义的文辞,所以显得慷慨而富有气势。

在文章(诗歌风格上,建安文学,清峻简约,与两汉文学的铺陈排比繁复缛杂,一味歌功颂德明显不同

所以,后世有建安风骨的说法。初唐陈子昂提倡恢复建安文学的传统作品应该有风骨。是指作品从内容到表现手法要刚健明朗、峥嵘有力、生机勃勃。

在曹魏后期,到两晋司马氏家族统治时代,士大夫们在人生态度上讲究风神气度,饮酒成风,谈玄服药,张扬个性,放诞任性,一般称之为“魏晋风度”。如“竹林七贤”,东晋王谢家族的人物逸事等。

所以,魏晋风骨应该是指魏晋建安文学,而魏晋风度是魏晋名士的风度、风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