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阅读伤怀之美怎么写

  1.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的骚体文学有哪些变化?
  2. 你印象最深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是什么?
  3. 忆往昔,常泪目,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变得脆弱、容易伤怀?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时代骚体文学哪些变化?

骚体文学从战国时代产生开始,经由两汉,发展至建安时期,无论题材内容还是艺术手法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

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文学作品阅读伤怀之美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题材内容方面,原初及两汉骚体题材多集中于国家政事、悲士不遇、悼骚寓志、玄思神游,建安骚体则普遍地自开生面、无复依傍,描写现实百态,兴发人生百感...

而骚体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专门文体,它在建安时期向个性化与抒情化的转变,其原因不仅系于整个建安文学所共...

相比两汉时期,建安文学有两个变化,一方面是个人意识的初步觉醒,另一方面是对艺术的自觉的追求。而这两个方面,又使建安文学相较汉末文学有了显著的进步。

文学作品阅读伤怀之美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曹操的《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可以看出曹操的***,个人的印记。这是汉代诗歌没有的,诗的第一节表现了对人生短暂,借酒浇愁的感慨,而下面则写出了天下贤才归于麾下,成就功业的愿望。这本是一首劝酒歌,可是从曹操笔下,我们看出了感人肺腑的力量。那种对人生的深沉感慨,那种孤独无助的心情,那种矛盾与忧虑,那种慷慨与悲凉,让读者无不受到感染。

说到个人意识的觉醒,曹操的不少乐府诗也蕴藏着个人的***,深沉而慷慨。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蹊谷为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已经不是诗人在行军途中的***,而更是他在人生路上的悲鸣。他在人生路上战胜了自己,他是英雄。

而除此之外,在他们对个人意识的追求中,又表现出了个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他们是曹氏父子为中心的当时一些文人,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共同的文学风格。一方面是对社会***和民生的疾苦的关注,充满着悲天悯人的情调。

文学作品阅读伤怀之美怎么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曹操的《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写出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
而另一方面是表现了乱世英雄建功立业收拾旧山河的使命感和雄心壮志,从而形成了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
如曹操的《观沧海》,既有曹操对自然美的艺术追求,又有收拾旧山河的壮志雄心。

关于建安诗,我们就说到这里吧,我们看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对社会的关注,对百姓疾苦的悲鸣,因而使诗歌更具有了深度和广度,更提高了诗歌的层次和高度。

关于两汉文学和建安文学,这个问题我在上大学中文系是必须学好的《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课,如果主课有一个没有考及格,补考又不及格,那就要留级,不像现在大学生那么轻松愉快。

至于“两汉时期与建安时期骚体文学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我是非常熟悉的,它们之间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具体情况见下文:


1,两汉时期的骚体文学叫“汉赋”,这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从而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汉赋正式形成,而司马相如作品的是汉赋的顶峰。

在这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是汉赋力作,而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其中司马相如就是西汉辞赋家,《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书称他是汉赋的杰出代表


2,以“三曹”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所谓“三曹”即指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七子”就是指汉末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他们均能文善诗,且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


建安时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俊才云蒸”的时代,大量作家和作品涌现出来,使各种文体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诗歌方面打破了汉代四百年沉寂的局面。五言诗从这时开始兴盛,七言诗在这时也奠定了基础,历代文学评论家都把建安时期骚体文学看作文学的黄金时代,一代伟人,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对建安文学有所点评,具体情况见图片。

建安骚体文学与两汉时期相比较,题材大大扩展,社会责任意识与愤世疾俗精神日趋淡化,体制短小精致,句法骚散结合,艺术风格由典雅平正转向慷慨悲凉,这一系列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与抒情化的鲜明特征。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根本原因在于独立开张的建安人格的形成、昂扬奋发的文学精神的复兴和悲歌心态的激发,也即创作主体总体素质的深刻变化。此外,也与骚体文学自身传统和发展演变逻辑的制约有关。

你印象最深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是什么?

谢邀请!走马观花看过矛盾文学奖经典作品《白鹿原》,作者以二[_a***_]初陕西关中白鹿原乡村为背景,描述旧中国封建社会转变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和思考,以白姓和鹿姓两个家族之间的恩怨情仇为主线,作者笔下描述了几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其中黑娃的一生经历从做苦工、为情偷人、参加革命失败至被白孝文***,一个大男人为了变革的追求,历经坎坷为之献身,倒也是在社会变革时期的情理之中,人类的社会进步总是会有人为之付出牺牲滴。

《白鹿原》的历史背景正是中国的大革命初始阶段,***虽然描述的不多,但是也渗透出农民闹革命的片段,很多人被“还乡团”反把倒算***了,看来今天的新中国来之不易啊?其实作为普通的读者,没有资格评论作者是用意,但是感觉到的最悲惨的还是田小娥,一个女人在封建的社会里没有丝毫的地位,她们只是那个年代男人的玩偶和附属品,田小娥经历的是被当时世俗所唾弃的爱情和曲折坎坷的人生,人们都会知道被睡了5个男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一个女人要承受什么样压力?生不如死作者又让她去死?自己的男人去革命了,留着家里的女人成了砧板上鱼肉,闻到腥味的男人就要去睡,前后共有5个男人为了一个目的,占有和侮辱一个去革命农民的女人,作者笔下:有爱与情,有性与骚,有占有与悲催,下场是相当的凄惨,田小娥的结局,也是作者有意把这个女人悲剧的不可直视。

只记得自己读过一部***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就是《白鹿原》。读完《白鹿原》之后不久,我读了莫言的《檀香刑》。当时我觉得《白鹿原》的艺术水平更高一些。尽管《檀香刑》获得了更高级别的文学奖。

不过读这两边书是四年前的事了,脑子里已没有多少记忆了。所以觉得《白鹿原》更优秀一些,觉得作者真实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人物个性丰满,世间百态尽显书中。《檀香刑》就只占了新奇。

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

《额尔古纳河右岸》通过一位九十多的鄂温克族最后一位酋长女人的自述,讲述了一个弱小鄂温克族人与生活顽强的抗争和优美的爱情。***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

读迟子建的作品,总是能够让人有着意外的收获。正如她说:故乡和大自然是我文学世界的太阳和月亮,照亮和温暖我的写作生活。在作品中,迟子建让我们看到了她家乡的善良、简单、纯朴,还有哪里的星星月亮、牛马鱼鹰,以及大自然的清新神秘和生活在其中人们的淳朴和善良。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她用伤怀之笔描写了从贝加尔湖迁来的额温克民族近百年来在自然和社会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繁衍生息的经历,一代代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顽强生存至今,由于受到现代文明的一步步蚕食,他们最终丧失了生息之地。

喜欢迟子建的作品,是因为她的文字向来都是提倡真、善、美,批判***、丑、恶,更能表现出她能真诚地对待生活,对待艺术。这种真诚的品格,对一个作家来说是非常高尚的。

个人认为,《额尔古纳河右岸》人物内心描写细腻,语言精美,是非常好的一部文学作品

总觉得,于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平凡的世界》。虽然,《白鹿原》《***的葬礼》等一些作品也非常不错;也虽然,文学评论界中的不少人对其的文学价值并不怎样待见。一部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影响不仅是表现技巧的,更是思想灵魂的;不仅是短暂的,更是长期的。积极的励志的力量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人生道路,甚至是一大片乃至是一代人几代人。很少有文学作品让一个大男人泪流满面;很少有文学作品让人热血沸腾;很少有文学作品值得再三向孩子推荐。《平凡的世界》就是这样的作品,请看看多少年持高不下的畅销书排行榜,看看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对它的高度评价与喜欢。这,就是《平凡的世界》持久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所在。

应该说,只要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都应该是当时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都应该得到读者的认可和追捧。

迄今为止,我国的茅盾文学奖共评选了九届,第十届评选的时间也已迫在眉睫。

要说茅奖作品的轰动效应,那可是前所未有的景况。因为一度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文学作品虽然总是在不断的出版、印刷,但主题化歌功颂德的多,深入到文学层面人文挖掘少,灵魂拷问更是少之又少,都是应和逢迎之作,难免缺少了很多文学的意蕴,故而一度沉寂沉沦

茅奖的推出,即时引发了文坛的巨大轰动效应,纯文学也迎来了最高光的辉煌时刻。

我个人认为,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颁发,不亚于在久寂的文坛投下了震撼弹,那种影响和波及应该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深层次的。

而在这些乱花渐欲的茅奖作品中,个人以为最有看点的是第四届。《白鹿原》的横空出世,迅速成为了当时文坛热议的话题,得到的好评如潮。可惜因为其他非文学原因,这部作品一度被禁,后来又重获新生,再次在文坛掀起文学意义的惊涛骇浪。

《白鹿原》这部书,在其文笔把握上,特别具有本民族的文化特色,陈忠实老辣而犀利的笔触,对我们民族曾经过往的一段历史进行了大胆而深入的剖析,虽然在文意回归上没有得到主管部门的一致认可,但它的文学意蕴却赢得了一致的口碑。

《白鹿原》也被后来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四十年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是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足以看出它在全国的深远影响,也折射出我们这个民族对于自己来路的历程和渊源是多么的善于回味、咀嚼和反思、反哺。

所以说,《白鹿原》无疑是茅盾文学奖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长篇巨制,没有之一。


忆往昔,常泪目,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变得脆弱、容易伤怀?

往事如烟,时光流失,人在风华正貌之时坚强有毅力,随着年龄增大,感情逐渐变得脆弱、遇事见人悲哀,容易伤怀。这是人性本善的自然流露,***皆有感悟,只是强烈程度不同罢了。分享自己的观点:

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大喜大悲,人在感情大起大落中难免失态失容。尤其是男子汉,轻意不流露感情色彩,压抑、抑制自己的情绪,化悲痛为力量,借喜悦作动力,总是车轮滚滚,风雨无阻,继续前行。思国想家孝敬父母,业精勤劳养育子女,一辈子辛劳艰苦,岁月蹉跎,遇事见人各种感情交织,随年龄增大,心态情感脆弱伤怀就会由然而生。

二、现实生活中,读伤感文学作品,看悲情影视剧,听忧伤段子和跌宕起伏动人心弦故事,上了年龄的人都不由自主的泪湿衣襟!随剧情节、伴动人的句子而伤怀泪目。今年腊月初六,是我二哥离世二周年,我兄弟四人在二哥坟前祭奠,看到满坟蒿草,忆起两年前老兄弟五人齐聚景象,不免惆怅伤感,我泪奔了悲恸不己。我真的老了,经不住真情实感的渲染,抑制不住脆弱伤感的神经了!

三、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关注疫情数字变化情况。看到各个国家有增无减的人亡数据,都让我哽咽难过,无论黑人白人,那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啊!怎能不让人痛惜落泪呢?万恶的***肺炎病毒,你何时不再祸害人命,啥时能停止传染健康的生命呢?还是用中国总结心经验,戴口罩,不聚集,勤洗手,勤通风。金猴奋起千钧棒,横扫一切害人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