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写的诗,意象虽清楚,明确。但你要仔细琢磨好久才懂。故称朦胧诗。代表人物顾城。
孤 线 顾城
鸟儿在蓝天飞过
儿童拣拾一枚分币
葡萄藤爬上篱架
有人给他续了一句弧线"苍蝇围着马桶打旋”。把诗人气得不轻。
感谢平台和提问者的分享,以下是本人的拙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80年代起,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相关人物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朦胧诗派”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等。
这一批诗人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与鄙弃,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新空间。朦胧诗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
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诗歌后来被统称为“朦胧诗”。
朦胧诗派历史地位的被认可,得益于“三个崛起”的理论支持,这“三个崛起”分别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
在哲学意义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派”的崛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之树的崛起。
朦胧诗无疑是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史上最值得关注也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他们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借鉴一些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与思考。他们所创作出来的诗歌,与当时诗坛盛行的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诗歌风格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1、中国朦胧诗派新老代表有:北岛、顾城、舒婷、食指、江河、杨炼、梁小斌、芒克、海子、牧野。
2、诗集《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诗作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赠别》、《致橡树》,顾城《一代人》、《远与近》江河《星星变奏曲》、《纪念碑》北岛《回答》、《习惯》、《红帆船》。
3、胧诗的历史功绩及艺术成就是无法忽视的,在一篇回顾当代汉语诗歌二十多年所走过的道路的文章中,我曾这样评价朦胧诗:当代汉语诗歌最具实质性影响的努力有三次,即朦胧诗、口语化努力、叙事性的强调。其中,朦胧诗的出现使中国的新诗传统在滞缓几十年之后再次与世界接轨,并逐渐同步。它最大的贡献是唤醒了一种现代意识。
1、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确实,由于朦胧诗人大多经历了“***”导致的精神危机,出现了类似西方“上帝死了”之后的现代主义背景,因此,朦胧诗人迅速被西方现代主义诗歌所吸引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因此使中国当代汉语诗歌向前跳跃了好几步,并逐步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走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2、这一时期的新诗潮诗人还明确地提出了人本主义的改善人性的思想,并进一步突出了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关怀和爱的呼唤。梁晓斌说:“我认为诗人的宗旨在于改善人性,他必须勇于向人的内心进军。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受时代环境影响与西方欧美文化影响,以往的结构主义被逐渐消解与解构,形成了新的解构主义,或者说是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擅长于打破固有解构段落,对文学作品中的启程开合接不在意,认为文学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内容,是意义。
朦胧派也是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一种文学表达方式。
朦胧派诗人并不是一个组织,只是一个自发出现的创作群体,他们没有公开发表宣言,只因为有共性的艺术主张与文学创作形式,被文艺批评界统称朦胧派,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他们探求人生的哲学意义,渴望并寻找光明。
后来人归纳“朦胧诗”精神内涵的三个层面,分别是:
一揭露黑暗和社会批判,
二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
三是在人道主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
我是苏忆年,我来分享我的见解。
《回答》
北岛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雷的回声,
我不相信梦是***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还记得本文开头所说的“朦胧诗”的命名内涵吗?其实我认为所谓艺术手法、创作手法、主旨都是媒介,最终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一致的:
看不清,读不透,写不尽,即为“朦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1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