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生态主义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

  1.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诗歌中的“意象”一般会有哪些组合形式?又会呈现出哪些“意象”类型?

一首诗歌是一组意象的有机组合。而诗歌意象也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形式上的意象。我们知道,现代诗是一行行排列的,有的地方句子长、有的地方句子短,有的地方用标点符号、有的地方不用标点符号,有的诗行左对齐、有的诗行缩进两个字或多个字,甚至有的字号大、有的字号小。


俄罗斯苏联诗人喜欢***用这种阶梯状的结构,以表达意象与意象之间的关系,或递进或转折,并构成新的复合意象。中国诗人贺敬之也喜欢***用这种格式进行创作典型作品如《雷锋之歌》。中国过去的诗歌,包括古体诗格律诗,在格式上没有这种讲究,甚至都不像当代诗歌那样一行行排列,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诗歌句式比较整齐,且用韵严谨,多为歌咏、赋颂而做,对形式并不在意。 我们可以称这种形式上的意象为格式意象,格式意象是视觉意象。格式意象是一首诗最表面也是对读者影响最轻微的意象。如果你仅仅听诗歌朗诵,则完全忽略了诗歌的格式意象。

生态主义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韵意象。在很多人的心中,诗歌是押韵的;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诗歌押韵很简单,就是隔行最后一个字的韵脚相同。的确,传统诗歌以及中国当代的所谓现代诗歌确实给人这种印象。 中国的古体诗,不论是《诗经》还是《楚辞》,都具备明显的押韵特征。其实,不仅诗歌,包括古代文章,比如《老子》,也是押韵的文字。也就是说,押韵并不是诗歌所独具的特征;

第三,律意象。韵和律是不同的。律,指诗歌的节奏,这里包括句子的长短,标点符号的使用。

意象是带有诗人情感的物像,诗歌创作就是意象的组合,通过意象组合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生态主义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歌意象组合通常是同类型意象的并列或递进式组合。如,王维《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生态主义文论分析文学作品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空山”,“新雨”,“晚”,“秋”,几个意象。“山”是“空”的,空是空旷,空灵的意思,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意思。“雨”是“新”的,新是新鲜的意思,最近发生的事,又有空气清新的意思。“晚”是时间,傍晚,“秋”是季节,秋季。

颔联“明月”、“松”,“清泉”、“石”,几个意象。新雨后是雨刚刚停,明月初升,月光照射在松林之间。清澈的泉水淙淙流在陡峭嶙峋的山石之中。这一联正中苏轼的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颔联是对首联意象的演绎,颈联是对颔联意象的递进,“竹”、“浣女”,“莲”、“渔舟”,由景物进入人物,用倒***手法,因为浣女回来而竹林里发出喧哗之声,由于渔舟入港莲花形成躁动。这里用的竹、莲都是美景,浣女、渔舟都是下层劳动人民,表现王维对官场厌恶,对人民亲近的立场和感情。这里的意象都是正用的。竹是“四君子”之一,诗人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感慨。但也有大诗人反用这个意象,如“黄芦苦竹绕宅生”。

尾联就两个意象“春芳”,“王孙”,用春芳与首联“秋”对比,说明春芳自己“歇”了,春光不再,但秋色仍好,王孙可以留在这里,进一步表达诗人对山居的热爱之情。


本人小学毕业 ,看不懂一些人诗中的意象表达,犹以一些所谓的现代诗为最。曾几何时,只有少数人看得懂的诗谐是好诗?诗作中尽些生僻字句,且意象上‘东一榔头,西一斧头‘毫无关联,硬是“权威”人士才能解读的佳作,实令我等难望其项背。

诗歌的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有时,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便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

释义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  邹获帆一首题为《蕾》的诗歌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了,5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这种并置式组合是把表面上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意象,由诗歌作者内在感情体验将它们联结起来.这种组合方式是从意象开始又终于意象,读者几乎直接读不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需要读者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方法.  2、交错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常见.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显豁与深刻.  3、突反式组合  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写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3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这种组合意象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审美情趣. ------------- 如果我回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一下。或有其他问题也可以关注我,给我发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