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看法

  1. 有人说鲁迅的作品比较晦涩难懂,你有这种感觉吗?
  2. 如何评论郁达夫的小说《沉沦》?

有人说鲁迅作品比较晦涩难懂,你有这种感觉吗?

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这四字也可以改成含蓄深沉,固然,鲁迅的文字语言更接近文言文,比较含而不露,往往几个字词容纳或包含大量信息内容,若如读当代白话武侠小说似的,的确让人三思才得其解。其次,鲁迅面对压迫,文字撿查官员审核,也只有巧妙高深的意境,才能过关。综合上述二点,鲁迅作品意义重大且不必谈,仅仅是以极少文字,表达重要而深刻内容这一点,在白话文中,独一无二,无人可及。鲁迅作品,总是揭示严肃正大的主题,与社会人生密切相关,没有一定阅历和见识,读懂鲁迅比较困难。

再难懂,能有古文难懂吗?

鲁迅是中国近代最早一批白话小说作家胡适曾经称赞鲁迅的白话***成就,是新文化的翘楚。

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难懂,一方面是鲁迅出生浙江绍兴,有浓重的地方语境,这和普通话已经普及全国几十年,已经形成较为约定俗成的语境有相当的差异。你不能指望刚刚开始学习白话写作的人,能写出让当代人流畅阅读的作品来。

另一方面,鲁迅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他的语言风趣幽默,又相当隐晦。骂人也是骂得委婉含蓄却一针见血。民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模仿鲁迅的风格写杂文骂人的。

钱理群先生说鲁迅作品的难懂就难在你很难知道鲁迅真正在想什么。关于他自己,鲁迅说,我所想的和我写的是不一样的,他又说我为自己写和为别人写是不一样的。

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鲁迅的文章中夹杂了很多南方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曾经有一个义乌的老师我们说“鲁迅的文章你们也许看不懂,他讲了很多我们南方的话,我看得懂的,真是深刻!”

第二,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非常关注,他的文章也多是就当时当事具体而发,而为了表达上和政治形式需要,文辞隐晦暗讽,又挖掘深刻,因而若不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是有些困难。

第三,鲁迅先生是私塾出身,古文功底了得,又受白话文、新文学影响,他的文章文白夹杂,在我们今天看来似乎不够明白晓畅,但在当时已经是进步了。

茅盾先生的文学作品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评论郁达夫的***《沉沦》?

作为小说集的《沉沦》出版于1921年,是郁达夫的第一部***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部***集。

作为单篇***的《沉沦》,一直引起广泛争议,原因是多方面的。

1.露骨的性描写。即使是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也相当露骨和大胆。

2.伤感的风格。***主人公自伤自怜、情绪敏感,许多读者觉得夸张和矫揉造作。

3.有人认为主题牵强。主人公把爱情的不得意与自己的弱国地位挂钩,***结尾主人公跳海***,自白“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许多读者觉得缺乏说服力。

4.有人认为结尾***过于突兀。

但经过近百年的争议,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学术界仍普遍认为这是一篇现代文学经典作品。

郁达夫是现代著名***家,他的第一部***集《沉沦》,包括《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带有最突出的特点,即是自叙传特色。而这些自叙传***反复表达的主题都是其怀才不遇带来的“生的苦闷”和得不到异性之爱的“性的苦闷”。这些主题,和题材内容上的突出特色,都是与其生活求学经历密不可分的。

郁达夫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广泛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日本的“私***”和俄国“零余者”形象。所谓零余者形象,是他***主人公所共有的特性,如《沉沦》中主人公的孤独,忧郁。《银灰色的死》中主人公的落魄,潦倒。再加之,留学日本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气。他内心的个人情怀和国家民族的郁积,使他在写***时,主要表达自己内心的要求,诉说自己内心的不快。

***《沉沦》《银灰色的死》都充盈着无法排遣的愁苦和压抑,表现主人公在不甘沉沦中继续沉沦,在不想放纵中继续放纵的矛盾人生,灵与肉的激烈冲突,欲望和理性的无情撕扯,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郁达夫的***带有颓废色彩和病态的心里描写。在《沉沦》中,着重对主人公内心深刻剖析,通过其复杂的心里变化和欲求,表现出他对爱的渴望,和内心的孤独之感。

艺术[_a***_]方面,《沉沦》也具有

郁达夫本人鲜明的特色。结构方面,具有鲜明的散文特征。写***时常常随心所欲,自由挥洒,极少考虑***的结构和章法,也极少***用复杂的叙事形式。《沉沦》中人物心理的变化,就是情节发展过程。风格方面,《沉沦》聚焦于知识分子的平凡人生,以浓郁的感伤情绪和入木三分的心里剖析,铺陈出浪漫主义文学的新体式。语言方面,语言从容流畅,浸透着浓郁的感情色彩。

总而言之,《沉沦》是浪漫主义感伤色彩的经典文学,显示了郁达夫本人的情感郁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