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化,是夏王朝时期活动区域内居民留下的物质文化遗存被称为夏文化。岳石文化,是继山东龙山文化之后分布于海岱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这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准确来说玉石文化属于夏文化庞大体系当中的一个分支。
岳石文化是继山东龙山文化之后分布于海岱地区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山东省平度市东岳石村而得名。由于东岳石遗址中出土的遗物有独特的造型和风格,故被考古界称为"岳石文化",并进一步证实它是东夷族所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为研究龙山文化的去向和夏、商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岳石文化的年代为公元前1900-前1600年。文化时代大致与中原地区的二里头文化相当。岳石文化与龙山文化分布范围大致相同,属于城邦国家发展时期。1959年发现。遗址南北长约70米,东西宽约200米,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考古工作者在此发掘出大量的石器、陶器、骨器和蚌器,经考证为东夷族创造的一种古老文化。
岳石文化也曾被称为“东岳石类型”,其分布地域主要是胶东、鲁中、鲁南和苏北的淮北地区,大体和典型龙山文化分布地域一致。岳石文化的陶器以泥质黑皮灰胎陶和夹砂褐陶为主。陶器大多轮制,泥质陶的火候较高。主要器形有罐、尊、器盖、簋形器、盂、豆、皿、杯、鼎等十余种,其中以尊、器盖、簋、甗等颇具特征。
夏王朝活动区域内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多数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是主要研究对象。以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的二里头文化包括四期遗存,不少学者指出:第三或第四期遗存中有商文化因素出现,已进入商代纪年,应属商文化范畴。大家对第一、二期遗存可能是夏文化的认识比较一致。但它们的年代跨度与夏代积年有差距,为此不少学者认为应从更早的河南龙山文化中去寻找早期的夏文化,因为龙山文化的晚期,也就是岳石文化的晚期,已进入夏代纪年之内。
夏时期的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年至前2000年)、二里头文化(公元前2200至前1800)及岳石文化(公元前1900至前1600年)一脉相承,中华文明至此延绵不断,这就是夏文化的主要脉络。
然而,问题是岳石文化与夏文化有什么关系?综合归结为文明初建与延续。下面且听我一一道来:
我们知道,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至前1500年这一千五百多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急剧动荡的社会大变革。这一变革可以用文明化、国家化或社会复杂化来概括,作为中华文明最早阶段的夏商周三代王朝文明,即诞生肇始于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有一个大的分水岭,那就是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覆盖广大地域的核心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核心就是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了中华最广泛的文明因素,以中原文化为依托而迅速崛起。
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为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其中岳石文化处于第一阶段。
什么是夏文化?夏文化代表了什么内容?
夏王朝活动区域内的居民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存叫夏文化。夏文化主要指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
岳石文化当时和夏文明是同时期的并行文化。因为地理位置不同,就像三国时期样。后来商部落逐渐的发展,四处扩张,慢慢的渗透到影响了岳石文化。直至商消灭夏以后,为商文化。同时岳石文化被逐渐的同化消失。就是社会的发展趋势。最好二合一,成为商文化。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山东人,我来尝试回答一下吧!
一、从外观上看,山东人确实要身材高大一些,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身材要比南方人魁梧很多,至于原因么,我想主要是这么两个原因,1.北方比南方冷,需要更多的食物来御寒。2.山东是农业大省,从事体力劳动较多。
二、从性格上看,山东人直爽,就是又直,又爽的那种,性格耿直,为人爽快,山东人大都是有什么说什么,很少玩心眼。
但是酒场合除外,因为虽然说话办事爽快,但是山东人喝酒,说是磨磨唧唧一点都不过分,从白天喝到晚上这是常有的事,而且花活特别多,小酒盅一端起来,那可就真的是没头了。
说实话,作为山东人,我对山东的酒文化也不是很赞同,总是以把人喝倒为乐,喝倒才叫喝好,作为酒量只有半斤八两的我,对喝酒的场合还是很憷头的。
三、从为人处世上看,山东人确实要厚道一些,孔孟影响深远,比较注重有里有面儿,对待朋友也比较忠诚,坏心眼相对较少。
四、在国家层面上,山东人就更靠得住了,以今年的疫情为例,大家都知道山东人搬家式的援助湖北火了,其实不光今年,每逢大灾大难都少不了山东人的身影。
山东不仅出官员,更出好兵,在部队山东人很受欢迎,忠诚可靠,都印在了骨子里了,因为山东人爱家顾家,但是更明白一个道理“有国才有家”!
谢谢邀请,山东人大气豪爽,自古就有梁山好汉威名传,战争年代男子上前线女子忙支前,山东人为全国解放贡献了自已的力量,虽然我不是山东人但我为山东人点赞。[赞][赞][赞]
齐鲁文化?单论齐鲁也就是说只有山东省,一个地方的文化。最多也就是,中国为数重多的省份里的一个而已。但是,山东省不论是是稷下学宫,还是孔孟之道都是诞生于山东省这片热土之上的。这个?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贡献。这一点谁都不能否定!
齐鲁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最重要文化思想就是儒学,也可以称为孔孟之道。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476所孔子学院和851个中小学孔子课堂。目前仍有70多个国家200多所大学正在积极申办孔子学院。仅凭这一点,就可知道齐鲁文化的重要性。
学术界公认,中国传统文化不管内容多么复杂,其核心和主干是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尽管儒家文化经过孟、荀及汉儒屡次改造,特别是董仲舒的改造,被汉武帝定为独尊的儒术,已非原来的孔子儒家,儒学已经齐化,成了齐鲁两国文化的融合体。但是孔子的创建之功,是怎么也抹不掉的。虽说“中华无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有些过头,但说孔子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大师一点都不为过。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贾思勰是山东寿光人,其所著的《齐民要术》就是农耕文化的鼻祖。《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秦汉以来我国黄河流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其取材布局,为后世的农学著作提供了可以遵循的依据。该书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和最完善的农学名著,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名著之一,对后世的农业生产有着深远的影响。该著作由耕田、谷物、蔬菜、果树、树木、畜产、酿造、调味、调理、外国物产等各章构成,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该书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是农业史上空前的巨著。
农耕文化深深影响到黄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对人口的繁衍是不可估量的,尤其对山东的影响是深远的。迄今为止,山东的农作物如小麦、玉米、小米、棉花、花生、蔬菜、瓜果等一直名列前茅。
中国历朝历代的主要内部矛盾其实就是土地矛盾,有了土地如何耕种也是很关键的。民以食为天,首先要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如果没有农业的发展,何谈中华文化的延续。《齐民要术》在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先进的农耕文化离不开先进的农业器具,在这方面不得不说一下土木工匠的师祖――鲁班。鲁班,山东滕州人,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这些先进的农业器具和优质农产品***不但给中国农业带来发展,还随着文成公主带到了匈奴,让中国的农耕文化影响了很多少数民族,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齐鲁的农耕文化更是给世界人民带来深刻的影响。
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一部思想巨著,规范了人性的道德标准,那么我认为农耕文化更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我们现在不屑的小农思想在古代就是大智慧,没有农耕文化就没有中华文明,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齐鲁文化博大精深,也是各时期历史界争论的焦点,像泰山文化,大汶口龙山文化,墨子思想,东夷文化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很多朋友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想就这两点就足以说明齐鲁文化在中国的地位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2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