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分析乡愁,文学理论分析乡愁的特点

  1. 余光中的《乡愁》当年究竟有多火,为什么会那么火?
  2. 为什么月亮和思乡总联系在一起?
  3. 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除了乡愁,他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

余光中的《乡愁》当年究竟有多火,为什么会那么火?

余光中的《乡愁》可以和当年的汪国真诗一样风靡全国。

余光中先生的这首感人至深的《乡愁》时,读来让人心中不禁感慨万千,顿时觉得有满腹的话语要倾泻出来。曾记得有句歌词唱过说:“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但我觉得风雨飘潇的时节也能够勾起人们的乡思之愁。“烛光摇闪风雨夜,正是乡思最浓时”。眼下又是风雨飘潇的时节了,霏霏的细雨在缠绵了如许多日之后仍没有离去之意,依旧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让本来颇不宁静的心又凭空增添了几丝无名的烦愁。斜倚窗栏,静观风雨,任思绪天马行空,随风飞扬。但脑海中映现最多的,不是风,也不是雨,而是家。那个非常熟悉、充满了温馨与欢笑、令人魂牵梦绕、永生难忘的家啊!想念家中的亲人、想念儿时的伙伴、想念家中一切的一切、想着院子里的那棵我亲手种下的枣树,也该在风雨的洗礼中慢慢的长高长壮了吧---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一个时间、空间、尘世间星移斗转的世纪;这是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沧海桑田的年代。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尤其是客居海外的游子们)无不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故土和家的深深眷恋。无论是权倾朝野的政坛权贵;还是富可敌国的商界巨子;或是满腹经纶的鸿儒名宿;亦或是胸无点墨的平头百姓,莫不如此。树高千尺,落叶归根,试问这世上有几人会不想家,又有几人能在离家之后不对它充满了眷恋与牵挂!

文学理论分析乡愁,文学理论分析乡愁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月亮和思乡总联系在一起?

因为月亮和中秋佳节有关,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月亮最圆的日子,象征着团圆幸福,才有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佳句,所以人们很自然的就把思乡思亲人的情绪和月亮联系在了一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然的情景,明月高悬,清风徐徐,夜色怡人;触景生情,难免牵起对家的眷恋和思念,家是爱的港湾,情的圣地;家乡的一山一水,哺育了我的生命;家乡的一草一木,寄托了我的希望。家,是离乡者心中最向往的归宿,是出门者心中最留恋的福地;背井离乡情越愁,望月思家心更爱。家,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向往,追求,珍惜,眷恋……


能看到月亮的时候就是晚上,在文娱活动极度贫乏的古代如果说白天可以在觥筹交错中应酬(穷人为填饱肚子只能在劳苦奔波中度日),而晚上则没有这种条件,大多数时间晚上会有宵禁,宵禁后则不得在出行,此时,独自待在昏黄的油灯下,无事可做,寂寞孤独中难免会思念熟悉的家乡,熟悉的人,熟悉的事。抬头望着天边的明月,在故乡也可以看到的明月,此刻无非是最熟悉的了。

文学理论分析乡愁,文学理论分析乡愁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活问题

想家的人,一般都是离家有份工作,有份任务等,白天干活哪来时间矫情。

白天的辛苦,身体的疲惫,如果再遇上挫折啥的,晚上闲下来就会想到家的温暖。

文学理论分析乡愁,文学理论分析乡愁的特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仰望明月思念故乡,就是很平常的操作了。

大家好,我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月亮总和思乡联系在一起。

首先,月亮不分地域,不分国界。我们天涯游子不论身处何地,只要夜晚抬头望向空中,总会看到我们从小到大所熟悉的明月,不由便会想到在家乡的种种往事,勾起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古人们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月亮这永恒的存在尚且不能时时圆满,何况我们短暂的人生,可能今日还在家中与家人孩子嬉戏,明日就要为了生计、梦想等等,背井离乡和心爱之人分离,便在深夜将那一轮明月融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中。

最后,正是由于古代的圣贤,大诗人,普遍都爱借物抒情而孤独的夜晚唯有明月为伴,加之古人对自然物体的崇拜,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月亮总是与思乡联系在一起。

码字不易,望大家高抬贵手,多多点赞。

著名诗人余光中去世,除了乡愁,他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文学作品

余光中的《白玉苦瓜》。

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大陆学生最熟知的余光中的诗是《乡愁》

表达了他对大陆的思念,也表达了大陆和台湾的血肉至亲。

但是在台湾,学生们最熟知的余光中的诗是另外一首,就是《白玉苦瓜》

至于这首诗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洋葱君觉得这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你可以仔细品读一下。

我们是关注中小学教育的洋葱数学,点击关注,成为家长们的教育好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