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什么意思

  1. 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什么?

最早的一副对联什么

什么是对联,以及最早对联

对联:是汉语言所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一般由上联与下联组成,有时还加上横批,横批起到点题的作用,上联与下联之间要求有严格的相关要求:1,字数相同,音节相对;2,词性相对;3,意义相关;4,平仄相对,一般要相对音节的尾字平仄相对;5,一般要求上联的尾字为仄音,下联的尾字为平音。

明朝洪武年间,在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出土了一尊特大的铁十字架,上铸有三国时代孙权赤乌年号。这个铁十字架上铸有艺术美的对联:“四海庆安澜,铁柱宝光留十字;万民怀大泽,金炉香篆蔼千秋。”这个铁十字架与上面的对联应与中国早期***徒有关联。因此目前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对联出现在三国时代。

对联的分类:春联、庆联、挽联、楹联

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联按照用途分为春联、庆联、寿联、挽联、门联、楹柱联等。

春联是春节时挂的对联、迎亲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祝寿的对联叫寿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题在建筑物的大门两侧的叫门联、题在建筑物的楹柱,或其它柱子上的对联叫楹柱联。

其中春联最为广泛,春联起源古代桃符,古人在过年的正月初一日,有在门上悬挂桃符的习俗: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挡土挂于门上用于驱灾辟邪;又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起源于这两种习俗。

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早的春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庆联,在我家乡,娶亲,嫁女有在大门和婚房贴对联的习俗,相信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有这种风俗,这种对联叫庆联。还有新屋入居,新店开张这些对联都是庆联。

寿联,就是为人祝寿庆生的专用对联,一般带有龟、鹤、松这些字眼:比如“龟鹤延年” “松鹤延年”或“松鹤遐龄”等,反正是一些祝人长寿的字词或话语

挽联,是哀悼死者、治丧祭祀时专用的对联。

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文学作品中的谶语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门联、楹柱联,题在建筑物的门的两侧、楹柱上、也包括题在厅堂的照壁上的对联,比如一些名胜古迹,名刹古寺,祖祠等建筑上多有这种对联。比如著名的昆明的大观园天下第一长联就属于这种对联。

2005年,中国***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对联的起源也属于一种研究的课题,比如有人认为与中国的阴阳哲学等有关,我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与汉语言的特点有关,它的直接起源应该是骈俪文与格律诗。

对联是有桃人到桃符演变而来的。

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春联是五代时期,后蜀皇帝孟昶亲自在桃符板上题写的: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见之文献记载最早的楹联是北宋初期,也就是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即(***7年),上海龙华寺碧波亭上的一副: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据说此联是龙华寺一僧人之作。


当时江南吴越忠懿王钱俶,建立龙华寺时,寺僧契盈侍候钱俶游碧波亭时,钱俶见初潮后的黄浦江,水域辽阔,舟船畅游感慨地说:“吴越去京师三千里,谁知一水之利如此!”于是,寺僧契盈结合钱俶的感怀之语,就在碧波亭的柱子上题写了这副文献记载最早的楹联!

对联,从其发展史来看,萌芽于律诗形成唐朝初期)之前,经唐、宋、元、明历朝的发展,鼎盛于清代

据说,对联,最早以春联的形式出现的,而春联则是从“桃符”转化而来的。桃符产生在秦代前后,在两块深红色的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或画上两个神像,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随着骈文的出现和律诗的定型发展,“桃符”在内容上也产生了变化,形成了对偶的“桃符诗句”,这便是对联的最早雏形。

对联究产生于何时何人,众说纷纭。多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五代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最早出现的对联。

但是,据谭嗣同考证,南梁时代的文学家刘考绰罢官不出,自题其门曰:“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聊。”其三妹续曰:“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虽是诗,但语句骈俪,又题在门上,故可堪称对联面世之首作。这要比孟昶的对联早约四百年。

我国最早的对联有几种说法,但哪一种比较可信,已无从考证。

据书记载,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面世以来,人们对最早对联的说法似乎有了依据,他在《楹联丛话》自序中写道:楹联之兴,肇于五代之桃符。孟昶`余庆’`长春’十字,其最古也。

据《宋史-蜀世家》载:"孟昶每除岁,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左右。并自命笔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种最早对联的说法,就是说明对联起源于(约公元965年)五代后蜀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