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八十年代莫言在北京***艺术学院学习,读到(世界文学)杂志上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南方高速),爱得不行,抄了一遍,他的(卖棉花的路上),也呼之欲出了。各有师承啊,先模仿后创新。
太多了。
郁达夫模仿佐藤春夫,佐藤的作品常常“深入近代社会上人们的内心世界,用复杂的阴郁情调以及微妙紧凑的旋律,把他们的忧愁刻画出来。”
也常常提及屠格涅夫对他的影响。屠格涅夫还影响了巴金,巴金模仿他的观察法,从身边的人物入手,创作了一批***人物。左拉也对他产生过影响。
而左拉几乎对以《新青年》为代表的激进主义文化阵营的所有人都产生过影响。坊间有一派意见认为茅盾的《子夜》是模仿左拉的《金钱》,文本的确有相似之处,有兴趣可以比较一下。
于当时,还有一派作家是自觉接受某一文学流派的艺术主张,将之内化于自己的创作的,姑且也可算作是一种模仿,比如川端康成早年参与的新感觉派,在大陆亦有传人,刘呐鸥、穆时英和施蛰存。
现代派文学名家中,旗帜鲜明亮出模仿者的不少。莫言的文本狂欢,明显带有福克纳意识流写作的痕迹,他也模仿马尔克斯和略萨,成名之后就改口称,“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启发,嗯。还说模仿马尔克斯没出息,嗯。
余华模仿卡夫卡、福克纳、马尔克斯,后来沉迷于模仿陀思妥耶夫斯基,渴望写出那样“厚”的文字,可惜……
苏童自己承认,他1982、83年的写作,是纯技术模仿,他的叙述方式,是努力从《麦田守望者》的塞林格那里学来的。海明威、菲茨杰拉德、福克纳也对他产生过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