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包括中文系科班出身的学生,也会常常犯下一个严重的错误:文学是文学、文学理论是文学理论。
在他们看来:文学,就是文学作品,就是研究的对象,犹如农人耕作时的土地,也像厨师烹饪时的原料。
而文学理论,则是研究的工具,犹如农人耕作时的镰刀锄头,也好比厨师烹饪时候的锅碗瓢盆。
于是,在这些观念里,文学理论变成了文学之外的东西,变成了从文学中抽象、升华出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极为晦涩难懂、脱离实际的东西。大家还美其名曰: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仿佛认识到了这种客观规律,就可以透彻的洞察文学的秘密。
更有趣的是,文学理论具有强烈的思辨性,特别是西方文学理论这一块,与西方哲学有着几乎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哲学,就对应着存在主义文论;比如精神分析学,就对应着精神分析文论;解构主义,则对应着解构主义文论等等。
所以,很多文学爱好者,特别是中文系的学生,学着学着,就会变成了文学理论爱好者。
为什么?
因为文学作品读多了,就能看出套路了,就会觉得腻歪了,自己就会解构这些作品了。
而文学理论则富有思辨色彩,比较烧脑,比较考验一个人的哲学思维和抽象能力,有挑战性,于是很多人其实是只读文学理论,不读文学作品的。
在中文系,大一的时候,一个男生可以和女生吹嘘红楼梦张爱玲莎士比亚;大二就得吹嘘徐盱黄景仁尤瑟纳尔才行;大三就不能再吹嘘文学作者了,要吹嘘福柯巴丢保罗利科等等文学理论学者才够***;到了大四,该找工作 找工作该保送保送该考研考研该出国出国,就是另***事儿了。
谢谢邀请,文学理论是指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文艺学的一个门类。广义的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的科学;狭义的文艺学,只研究文学。传统的习惯把它分成三个门类: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它们都以文学为研究对象,都要求把历史的、现实的文学理论与文学史和逻辑的研究结合起来。文学史重在对文学的历史研究;文学批评重在对文学的现实研究;文学理论则重在对文学作逻辑的研究。从古往今来的文学现象中,找出文学的本质和规律,揭示文学的不同形态的特点。 文学理论研究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文学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其中包括它与其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一切艺术所共有的普遍性,也包括它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性;研究作为社会现象的文学所具有的社会功能和所起的社会作用,其中包括它与其他社会现象共有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所独具的功能和作用;研究文学作品的内容、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研究文学本身的不同形态(抒情的、叙事的、戏剧的)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和由此而形成的各种文学种类、体裁;研究文学的创作过程及其规律,其中包括方法、风格和流派等等。 文学理论不是关于文学的固定不变的法则,而是文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它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等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推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前进。文学理论也吸取文学史的研究成果,从而又对文学史研究发生影响。 文学理论本身,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关于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见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见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也均如此。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2876.html
上一篇
文学理论入门 豆瓣
下一篇
文学理论情感表现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