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要学好文学习理论务必与实践(研读文学名著,参与生活,深耕写作)相结合,才能达最佳目的。
为什么这样讲呢?
这是因为,文学理论本身就是来自于文学写作经验的结晶。你把文学本本丢在脑后,单一地去学理论知识难免被枯燥无味词汇倒翻败坏胃口,使自己失去深入研究的动力,就很可能半途无功而返。如果你能学习理论与文学著作结合,让理论条条在名家作品中找到相对相应根据,使你不但知其论还知其源,那就相反成兴趣盎然了,就会激发人无穷无尽的探知欲望,坚持写习下去。
光研究文本还不能直达目标,还要深入当下五彩斑斓丰富多姿现实生活中去。观世界百态,看人间五味,品红尘真情……当你生活的阅历深厚丰富了,那些本来生硬无味的理论,就能转化为栩栩如生鲜活的形象,渗入脑海化作血液溶在你的身体里面,变成自已的东西。
学理论,研名作,入生活,这三部最终的目标是写出自己作品来。只要把这”三部曲”,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做好了,水到渠成汇湖海,你离写出有价值的好文学作品来,就为期不远了!
最重要的是第一:要多读经典名著(文学原著),为理解理论培养土壤,为运用理论备好资料。理论离开名著(原著)谈何理论运用,谈何文学批评,离开名著根基去谈理论写出来的文学批评只是概念堆砌,内容空洞,缺乏创建。其实这在文学理论里也是一流派“文本细读”,新批评的理论,主要是大神F.R.利维斯一脉,大神有著作《伟大的传统》,国内陆建德先生对其介绍推崇较多。陆建德先生的小册子《麻雀啁啾》也是一本很好的书。关于如何界定文学经典,很多人给出了界定或看法,比如弗吉尼亚 伍尔夫和T.S.艾略特等都有不错的看法。第二 学习不同著作者的中国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对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历史概念,古今中国文学史是为了有一个纵向的概念,外国文学史为了获得横向比较的视角,将研究对象放在这个坐标轴里考虑我觉得可能会有一个深刻的角度。第三 多读古今中外宗师级的文学理论著作,从理论树干入手,不至于被发散的理论搞懵,建立好源头的理论概念再挑看比较好的理论发展者著作丰富树干,拓展视野,增进文学趣味。第四 挑一个感兴趣的课题练练手。切入口小的,能谈深问题看法的作品,作家,流派等练手对检验自己的积累成果有很大帮助。第五 看书多交流,多读几遍,记笔记,摘录,批注(仅限自己的书)等笨方法还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为本人拙见,希望不会误导您。
可以用“叙事学”“比较学”去分析汪曾祺的***,写论文。这两个都是舶来品,还是咱们中国的文论诗论,来得气势如虹,横贯天地间;民族的精气神,魏晋风骨;气法,骨法,风雅法,一切有为法,皆梦幻泡影;唯心法永存。唯评点才行,才地道的中国味,正宗的民族风,不是抱缺守缺,是批判的继承,是祛糟粕,取精华。
且看金圣叹,妙手著文章,七才子书高。上品登峰造极,阐述幽微,发人所未发,见人所未见;真是上天可揽月,入海可捉鳖。再看当代胡河清洋洋洒洒的《汪曾祺论》,字里行间无不是中国文化的浸润,无不是东方文明的睿智通透,读之无不心悦诚服,他最懂汪曾祺!
理论是灰色的,现实之树是常青的。
只有深入文本,贴近作者,才能感同身受,同呼吸共脉搏,找到核心法宝。然后跳出来,放眼一望,看清作者世界的山山水水,来龙去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2920.html
上一篇
康雍乾的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