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鲁迅先生《故乡》之后,一大批以当时(或前时吧?)的乡村为背景,反映当时中国农村,农民以及有关联农村生活的***出来了,虽然各个作者对当时乡村生活认识的有差别,但都不同程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使读者从不同的生活角度都进一步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壮况,为新文化都有贡献。这里特要注明的是这是旗手的旗首之功。
虽然鲁迅先生一生少有诗作,但终观其作品,均能感受到他对人生.社会及现实生活的爱和憎。无论是立意的深度.题材的广度,还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都是罕有对手。爱的大纛.憎的丰碑 用在鲁迅先生实不为过!鲁迅诗歌是他全部创作不可分割的部分,更是他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鲁迅先生的诗作不拘一格,新旧皆有,信手拈来,堪称上乘。其中亦不乏经典名句,至今广为流传。比如.我有一言君应记,文章得失不由天。~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我以我血荐轩辕。~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血沃中原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深处听惊雷!这些音韵铿锵的警句,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内涵丰富,读则难忘。个人深感鲁迅先生精深的文学造诣,绝不亚于唐诗宋词,也难怪备受毛主席赞赏!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后世对鲁迅先生的定位是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作品主要是以杂文和***见长。一生写诗不多,大约只有80首。以鲁迅先生的文学功底,我想不是先生不善于写诗,应该是志不在于此。鲁迅先生的杂文和***似匕首、似投枪,可能觉得诗歌像是小刀,杀伤力不强吧!但从这仅有的80余首诗歌来看,我认为先生的诗歌水平在同时代是佼佼者。有些经典诗作就是放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也不太逊色。先生的诗歌风格各异,题材广泛。他的诗作和杂文***一样,处处闪耀着战斗的光芒!下面简析一下先生的几首经典之作。
一、先生诗作的主要特点是严肃、含蓄、凝练、沉郁、厚重、工稳。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谈到鲁迅先生时热情地说":鲁迅是中国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首先作为文学家的鲁迅先生,著作等身。主要《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校录和辑录有《唐宋***集》、《古***钩沉》等。他的诗歌成就并不亚于他杂文成就,而且有些诗歌。在他杂文起了极好地烘托作用,强化杂文的内容的表达。现录鲁迅先生诗几首供大家欣赏。一,《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失,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二、《哀范爱农,三首选一》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世味秋茶苦,人阆直道穷。奈何三月别,竞尔失畸躬。三、《惯于长夜》:这是他著名杂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一首诗:愦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梦星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三:这是先生最有名诗。《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己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那么,鲁迅先生的诗歌水平究竟如何还要再回答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