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理论 > 正文

文学理论简编本

  1. 《悲惨世界》和《安娜卡列尼娜》对比,哪本更好看?
  2. 你如何评价《马桥词典》的创作方式?
  3. 想看看书,喜欢文学类和历史类,但是自身的文化底蕴浅,有什么国内的书籍推荐吗?

悲惨世界》和《安娜卡列尼娜》对比,哪本更好看

这两本书写的人和事,没有相同的地方,各有各的思想,各有各的方法但是写的特别好,两位不同国家的作者,很了不起,很伟大。我三十多年前看了书,后来又看了电影电视剧很多情节记不清了,男主角为了救人坐牢了,女主角为了爱情***了,现在年龄大了对这些也不热爱了,当年喜欢文学的我,是那么的崇拜他们。不过还好,我十年前写了一本15万字的小说(山里迎春花🌸),因为我太难忘记上山下乡艰难的知青岁月,书中写了知青,写了农村的换亲,招夫养夫,逃荒要饭的农民,和农民一块养备战公路的知青等等,***还得了奖,我也加入了河南省作协,喜欢文学的我这一辈子无怨无悔啦!

说实话,很难做出比较。都很精彩可以说对整个世界的文学和思想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如果您在阅读***时,稍了解下作者写***的历史背景的话,相信您更容易明白这二本名著价值!

这两部世界名著,不分伯仲,各有千秋,雨果笔下对生活在最底层人民的描述,让我们受到巨大的振撼。而托尔斯泰对上流社会描写,其实和他自身的生活环境有着更多的联系。两部名著,陪伴我度过那停课闹革命时期

文学理论简编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悲惨世界揭露资本主义初期阶段英国社会阶级对立和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

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描述暴露极其深刻。

所以无论其思想性和文学性,对社会的影响力都比安娜卡列尼拉强。

文学理论简编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謝!我看它的时候、那时还年轻,而且是少儿版的、读起来不怎么吃力!没有对比过、时间过了这么长也忘了差不多了。看看巛外国文学简编》,又能回忆起阅读时的点点滴滴,今日想来也就是看看。

你如何评价马桥词典》的创作方式?

恰巧,年前刚读完韩少功的这本《马桥词典》,对其独特的文体形式,印象深刻,也看过一些资料,所以在这里不妨简单分析总结一下,供方家批评指教。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下:

文学理论简编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独特的***形式

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出版于1996年,***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村庄的115个“词条”,当然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虚构的,但是***对于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和思考,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马桥词典》是“词典体***”,但是韩少功本人也表示过,“词典”仅仅只是一种体裁,和书信、日记体一样,所以没必要太过深究。这部***有着“片段”的形式,但是正文的排列方式让故事存在连贯性,包括许多系列故事,因此显得比较特别。然而,如果我们将***中的每一个“字目”按照作者给出的顺序来看,可以清晰地发现,这是作者为了叙事意图而刻意排列的,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立又关联紧密的故事结构

韩少功这种独特的“词典条目”方式,有人分析,或许是中西方***形式融合和再创造的产物。韩少功曾经翻译过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第三部《不解之词》中,便有收录“不解之词简编”这样的条目,韩少功深入阅读和翻译了这部***,很难说他在写《马桥词典》时不受到影响。其次,中国古典***中,有楔子、章回等内容,你看《马桥词典》中“编者说明”、“条目首字索引”,似乎就是一种替代品吗?

因此,中西两者的结合,给中国当代文坛创造了这种独特的词典体***,是非常有[_a***_]性的。

二、特别的叙述视角

《马桥词典》独具匠心的形式和结构,使得***的叙述视角也显得很独特。整篇来看,故事叙述中镶嵌着随想、笔记等,这大大增加了文本表现力和韵味,让作者深入思考的人文精神和思想也显得更加凝练。

另外,***中的人物和场景,是透过“我”的视角来传递的,“我”既是参与者,又是倾听者,更是叙述者,这无疑会使得故事更显得真实和亲历,《马桥词典》中总是传递出一种对于人生和存在的思考,以及美好的温情,不得不说,和“我”的叙述视角是有关系的,这让作品浓缩了丰富的社会思考。

再有,《马桥词典》从发表以来,便被一些评论家说成是“用***写语言”的成果,这其实说明了韩少功对于语言的思考,在***中也加入了探讨语言问题主题。当然,无论是有没有这方面的探讨,韩少功都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打破了传统的结构方式,善于讲述自己想要表达的故事,让故事中的人物变得更加鲜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当然,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里仅就《马桥词典》的创作方式来说一下我的个人看法,而***中传达出的艺术价值和人文思考,并没有提及太多,未来有机会,再说一说吧!

《马桥词典》,是中国作家韩少功1996年出版的一部***,按照词典的形式,收录了一个虚构的湖南村庄马桥镇的115个词条,这些词汇部分也是作者所虚构(如晕街)。《马桥词典》是对乡村生活的真实描写,这在中国的农村非常普遍。

《马桥词典》***了一个民族生存挣扎的真实情状,挖掘了民族苦难的历史根源,同时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面,可以说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农村的又一个途径。

《马桥词典》最早发表于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界》杂志1996年第2期,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100强”之一。 [1] 2003年8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英译本“A Dictionary of Maqiao”。

《马桥词典》是先锋小说代表作品之一。曾荣获“上海市第四届中、长篇小说优秀大奖”中的长篇***一等奖。

扩展资料

马桥的人物故事大致分作三类:一类是政治故事,如马疤子、盐早的故事;一类是民间风俗故事,讲的是乡间日常生活,如志煌的故事;还有一类是即使在乡间世界也找不到正常话语来解释和讲述的,如铁香、万玉、方鸣等人的故事。

第一类故事是政治性的,含有历史的惨痛教训。如对随马疤子起义的土匪的镇压、地主的儿子盐早所过的悲惨生活,都是让人欲哭无泪的动人篇章,闪烁着作家正义的良知之光。

第二类民间风俗故事正反映出被压抑的民间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拒绝来自社会规范和***形态的权力,如志煌的故事,是通过对“宝气”一民间词的的解释来展开的,在其前面有“豺猛子”的词条,介绍了民间有一种平时蛰伏不动、一旦发作起来却十分凶猛的鱼,暗示了志煌的性格,而“宝气”作傻子解,这个词语背后隐藏了民间正道和对权力的不屈反抗,最后又设“三毛”词条,解释一头牛与志煌的情感。通过这一组词条的诠释,把极度压抑下的中国农民的所恨所爱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第三类被遮蔽的民间故事更加有意思,像万玉、铁香、马鸣等人,他们的欲望、悲怆、甚至生活方式,就连乡间村里的人们也无法理解,也就是说,在权力制度与民间同构的正常社会秩序里,无法容忍民间世界的真正生命力的自由生长,这些人只能在黑暗的空间表达和生长自己,在正常世界的眼光里他们乖戾无度不可理解,但在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里,他们同样活得元气充沛可歌可泣。

想看看书,喜欢文学类和历史类,但是自身的文化底蕴浅,有什么国内的书籍推荐吗?

如果你说的文化底蕴浅不是谦虚,是真的,我的建议如下:历史方面的:蔡东藩的十三朝演义,是作者用章回形式向读者讲述中国历史,其内容基本翔实,可靠。而且不枯燥。如果想了解更深的内容可以看一看中国通史及世界通史。这两史有通俗的,也有高,中级别的。文学方面的:我建议先从四大名著入手,读一下《三国演义》,《红楼梦》。如果有兴趣再读《西遊记》与《水浒》。不知你对文言文是否喜欢?如喜欢可读一下《古文观之》,会有很多启发。当然唐诗宋词也在必读之列,结合现在电视中诗词大赛多读一些,理解一下古典诗词之美!还有过去出版过的一些优秀***,象《红岩》,《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暴风骤雨》,《铁道游击队》,《上海早晨》,《子夜》,《艳阳天》等。当然还有一些三十年代的作品,象《家,春,秋》,《金粉世家》,鲁迅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伤逝》等。还有外国翻译***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传记文学《居里夫人传》,《拿破仑传》,《戴高乐传》等。不知个人喜好,啰嗦一堆,见谅了!

谢谢邀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想在文史类有所造诣,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下苦功读书读好书,才是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

本人也爱好文史专业,根据自已学习过程的感悟,提出以下国内的文史类书籍,恐挂一漏万,仅供参考。

一、文学类

1、首先当然是已有定论的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我也是个爱好文学、艺术,人物传记和历史的读者。现在我列举一些书给予你一些参考。最喜欢像四大名著《红楼梦》,《平凡的世界》,《围城》这些。另外一些中外名著如《傲慢与偏见》《荆棘鸟》《麦田里的守望者》《红与黑》等等,我个人也喜欢阅览一些科学知识的书如《世界四大未解之谜》系列和《神秘的天外来客》《考古之谜》等。还可以多读一些名人的传记,可以跟真实直接的感受名人的心路历程,对自己的人生和道路有一些借鉴和鼓舞,像拿破仑全传丘吉尔传等。

我也是个很喜欢诗词的人,书架上也不免有《纳兰词》和《人生若只如初见》《陆小曼诗集》等。近期我也买了韩寒新作《他的国》之前已有《三重门》。还有一些现代作家的书也有几本如周国平的《岁月与性情》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阿来的《尘埃落定》等。其实书籍陈列在那里也是一种生命,无论看到哪一本,我们都能感受得到主人公给予我们传达的精神信念。是一种激烈更是一种信心。千万不要买了当装饰品,偶尔也翻阅一下吧。喜欢读书,不一定每个人都能透彻地了解书的内涵,但是只要真心喜欢就好。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出版。鑑古知今,提到了人类文明秩序形成的历史,冲突。西方力量的支配与衰弱,历史中多文的交错,中国的大国崛起。非常值得一看的一本书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