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是很受书家们欢迎和重视的一部书学著作。有人评,孙过庭的《书谱》,如史如诗,如歌如咏,,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入规入矩,入情入理,潇潇洒洒。论文意,可以与《离骚》相比。孙过庭将 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作为奇特不得最好主旨。用笔沉稳,速去援来。中间部分写的兴起,笔势渐转放纵,点画相连,到了后段,达到巅峰,笔下生风,
孙过庭成就最好,影响最大的就是《书谱》。擅长楷书 行书 草书多种字体。以往的书法理论重在用笔,突出技巧。而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在用意。通过用笔提现用意。字 刚劲有力 妍美秀润
孙过庭的《书谱》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教科书,深受学书者的喜爱。
孙过庭书法师法“二王”,融汇贯通,相融互渗,继承创新,通篇书体行笔稳健,疾徐有度,尊法守规,前后照应,左右顾盼,不温不火,不霸不野,笔意率真,点面相连,气韵通畅,逸性而为,点画有序。
他的书品朴抽,沉稳,拙雅内秀,于老辣中见功力,于自如中见隽秀,于质朴中见飘逸,结体奇而不诡,美而不媚,自成格调,妙韵天成,他吸纳二王行草,尊古而不泥,既师承前辈遗择,又在脱胎换骨中实践,这是一个优秀书家的人格境界,人品修养的外化。
《书谱》用笔舒展有度,,或激扬,或婉转,或腾越,或施转,以至轻,重,疾,徐,既考究而义力求之于天然,成就一种讲究的随意,既能洒笔以聘其情,又见出灵魂的力度与精微。
《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是习书者的教科书,它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和传承起着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谢邀!
孙过庭(648—703),字虔礼(一说名虔礼,字过庭),其《书谱》,纸本墨迹。892.24X 27.2cm。草书351行,3500余字,衍文70余字,中阙近200字。作于垂拱三年(687)。历代流传有绪。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自初唐三家后,所谓的“铭石之书”便不那么景气了,而作为书简文稿之作却法灯不绝,以至出现了像孙过庭《书谱》这样的不朽之作,这标志着对羲之书学的总结。
此轴是文、书双绝的不朽之作。这篇书论不论从书学上还是从美学上,至今几乎还没有人能超越他的水平,历代视为书学的经典。
如此长卷,又写得如此精美绝伦,在书史上是屈指可数的。历代书家予以很高的评价。米芾评书甚为尖刻,却对此书则另上眼相看,《书史》云:“孙过庭草书《书谱》,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刘熙载《艺慨》:“孙过庭草书,在唐善宗晋法。其所书《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飘逸愈沉著,啊娜愈刚健。”此两评最切合实际。从全卷看,气息却与羲之一脉,深得羲之草书三昧。全卷是孙过庭一气呵成,由于感觉的不同、情绪的不同,手的生熟程度的不同,全卷在气息上,情凋上亦不同。全卷可分作三段看,前半部分,写得应规入矩,点画用笔力求严谨,一丝不苟,字里行间,虽顾盼生姿,但总体上给人一种和平简静的感觉,不作奔放豪逸之态,还留意于笔墨之形。到了中段,用笔越来越放纵,越写越兴奋,节奏越加明快,提如拔钉,按如击鼓,轻重强弱,穷变化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此时此地,开始忘乎于笔墨之形,进入了心手双忘的佳境。到了最后十数行,简直到了兴高***烈、得意忘形的地步,将整个书法的节奏推到了***,打破了行列的分布,时散时聚,时起彼伏,润燥之间,妙响发于豪端,无间心手,忘怀楷则,达到了无功之功、无法之法的最高境界,故虽貌似羲之笔法,实乃过庭之情愫。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