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日本战后流派文学的主题是批判战争,战后派文学以深刻尖锐而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帝国主义战争及日本军国主义的残酷统治给日本人民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和对人们心灵的扭曲,从而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的***本质表现得更为触目惊心。
其次,战后派文学不仅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日本社会和文学以巨大冲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艺术表现手法上突破了传统的固有模式,提倡审美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战后派文学的共同鲜明特点,就是他们为深刻表现文学的主体性,把重点放在了人的内心世界上,另外一部分作家主要强化了作品中的主体意识,运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来揭示心理现象的深层次问题以及关注的社会意义。
再次,这一文学流派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并以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促进战后日本文学的复苏和发展。当然,在反映那场不义战争的社会问题上,他们是站在日本民族主义立场上,没能全面深刻地做出整体性反思和批判,不免带来这样那样的偏颇,但不管怎样,其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性是值得深思的。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日本被美国占领,***神话信仰破灭,经济低迷社会一片凋敝,***和犯罪率剧增。国家不幸诗家幸,日本战后派文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发展起来的。第一批战后派都是三十来岁的青年,大多数亲身经历过***战争,甚至到过中国、越南等地参军甚至作为敢死队的经验。因此他们的作品多以战争体验为题材,不光描写人在战争中的真实经历,战争是如何残酷地剥夺了人性、毁灭了一切,还表现在战争结束后人是如何难以面对过去的事实和复苏的良心,因此难以返回正常的生活,战争在夺走了人性之后就再也难以原样付还。
(战后日本街头凋敝)
战后派文学的代表有野间宏、梅崎春生、椎名麟三、武田泰淳、埴谷雄高、岛尾敏雄、大冈升平、加藤周一、安部公房等,他们以《近代文学》杂志为同人阵地,以其成熟的思想、深沉的感情、冷峻的哲理性认知,显露出独特的文学风格。如野间宏的杰出长篇小说《真空地带》就冷峻地剖析了日本侵略军的内部真实,在揭穿军国主义将人变成战争工具的罪恶的同时揭示了毕竟不是工具的人的内心的痛苦。《脸上的红月亮》则是描述战争结束后的士兵原本有机会重新恋爱开始新人生,却从女主角脸边的小雀斑想到了战场上的红月亮,红月亮下行进的士兵,同伴的徒然死去,自己的见死不救,无法面对这一切人生,而恋爱重生的希望破灭。
(樱岛在太平洋战争时是作为特攻队即敢死队驻地的,去樱岛的士兵无异于已经注定死亡)
战后派文学不仅记录、再现和表现了那一场惨绝人寰的战争现实和人的心理,推动了战后文学的发展,还从战后反思的角度为人类学提供了研究材料,促进了日本社会思想的重建和发展。写作中各种现代手法的运用也是对战前牢牢把持统治地位的私小说文学传统的反抗和被战争打断而未能在日本深入发展的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继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