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是“苏门四学士”中最优秀的词人,也是北宋婉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被世人称为“一代词宗”。北宋扬州高邮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边休。秦观一生坎坷,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发人深思。
秦观一生所做诗文较多,词反而偏少,更应该算是一位文学家,而不是词人或者诗人。
之所以认为秦观被是一位著名的词人,跟他的一首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代表作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
这首词,借歌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爱情神话传说,把人间那种依依惜别,远隔万里,渴望相见的思念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记得自己情窦初开,第一次读到秦观这首词时,立刻就被他的最后一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深深电击和震撼!
后来自己也谈恋爱成家,也有两人不在一起或者好久不见之时,无论是书信或者短信,这句词是我用的最多的。
现在因为有了智能手机,可以视频通话,对这首词的感觉似乎也就淡漠了。但是秦观的这首词,读起来仍然让我感概万千。
想想古人,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都十分落后和不方便,一旦恋人或者夫妻天各一方,那种依依惜别,那种思念,怎不让人肝肠寸断,黯然神伤!?远隔千山万水,也只能依托鸿雁锦书,寄托思念之情。每每读到词中佳句“柔情似水,***期如梦”的时候,自己便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想想牛郎织女也就是每年一次鹊桥相会,在感叹之余,作者秦观没有像别的诗词一样落入俗套,而是笔锋一转,用一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把这首词的意境一下子提升到了一个富含哲理的无限高度!
秦观一生,和其师父苏轼一样,仕途坎坷,屡受排挤和打击。二人一起被贬到当时十分荒凉的南方。正是有这样的曲折磨难的经历,才有了这样缠绵动人的诗词。
秦观的这首词,整篇都是名言名句。字字珠玉,句句经典。就是把每一句词单拿出来,也都是光彩照人,夺人耳目。诵读起来,更是朗朗上口,如临其境!当你读到最后一句词,就好像刚才还沉浸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思念无限之时,突然间思想境界得到了升华,感到有一种雨过天晴,苦尽甘来的精神飞跃!
在北宋词坛上,秦观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当行本色的“词手”。晁补之在《评本朝乐章》中即认为“近世以来,作者皆不及秦少游”。秦观词的内容并没有摆脱别恨离愁的藩篱,其妙处在于情韵兼胜,即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他的婉约词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灵心善感而寄情深微。
作为苏轼最得意的门生,秦观作词不可能不潜在地受到苏轼的影响,苏轼开创了以词抒写自我性灵的新格局,而秦观一生积聚了满腹伤心失意的泪水,也必然要利用他所擅长的词体来倾泄。不过他不像苏轼那样直接倾吐内心的苦水,而是另辟一途,把深沉的辛酸苦闷融注在类型化的离情别恨之中,即周济所说的“将身世之感打并人***,又是一法”,如《浣溪沙》以寻常之语,状寻常之事,寄情幽远。
二、秦观以小令作法的长处弥补慢词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达到情韵兼胜的审美效果。
如名作《满庭芳·山抹微云》,将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但情思并非一泻无馀,而是情一点出,即用景物烘托渲染,刚提“旧事”,即接以“烟霭纷纷”,欲吐还吞,词末不待情思说尽而结以景语,更含蓄而有余味。词的语言清新淡雅.“抹”字、“粘”字,由锤炼而得却不失本色。其他如《浣溪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则情景融合,语言淡雅,境界蕴藉空灵。
秦观在词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词卓然一家,和婉醇正,典型地体现出婉约词的艺术特征。就婉约词的发展而言,秦观对另外两位婉约词的代表作家周邦彦和李清照都有直接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