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文学作品鸿雁什么意思

  1. 古诗词中常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传书吗?

古诗词中常有鸿雁传书的典故,鸿雁真能传书吗?

鸿雁传书仅仅是一种传说,它来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苏武出使被扣,汉朝向匈奴单于要人,但单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骗单于,说是汉帝在***时正好射中绑有苏武帛书的大雁,单于才放苏武回到汉朝。

现实中鸿雁应该是不能传书的。它是一种候鸟,每年都会南迁。但它是野生的,不能训养。

先秦时期起,鸿雁就逐渐在文学作品中出现:

文学作品鸿雁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周易•渐》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隋朝诗人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王勃《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除《周易》是以鸿雁的飞行来阐明事物发展循序渐进的道理外,其他大都是以鸿雁设喻或比兴,来表达游子旅人的思归思念之情。而没有明确说明它是可以帮助人们传书传情的。

西汉的苏武,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唐朝的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等候远征的丈夫。曾陪父母去看秦腔戏《王宝钏》,王宝钏本为相府千金,彩楼抛绣球招亲,抛中乞儿薛平贵。王宝钏为嫁薛平贵,离开相府寄居寒窑。后薛平贵征西,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载,剜野菜度日。一日,王宝钏听到空中传来鸿雁的哀鸣,遂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托鸿雁传书给夫君薛平贵。当听到王宝钏的凄苦唱词:“无边相思托鸿雁,为我捎书赴西凉……”我也止不住泪珠滚滚。那只忠贞的鸿雁,没有辜负宝钏的一片痴情,飞跃千山万水,将血泪书信带到了薛平贵身旁。薛平贵展信痛断肝肠:“我一见***泪如倾……止不住大漠放悲声,恨不能插翅寒窑往……”遂将血泪书信呈给西凉国的玳瓒公主,玳瓒公主被宝钏的坚贞痴情感动,放薛平贵回家乡。一对痴情的人儿,托鸿雁传书,最终团圆。

无论是悲壮的苏武牧羊,还是凄美的宝钏守窑,最后都是借助鸿雁传书,让人物有了完满的结局。鸿雁传书寄托了思念和乡愁,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感情,渐渐成了书信的代名词。

文学作品鸿雁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朝奇女子蔡文姬所作《胡笳十八拍》,哀婉悲伤,撕裂肝肠。“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高飞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 大雁南飞时想让它帮我捎去对家乡的思念,北归时为我捎来回信。大雁高飞而去,渐渐不见踪迹,肝肠寸断又能怎样,只能默默苦思。鸿雁又一次充当了信使的角色,文姬最终得以回归日思夜想的家乡。

北宋著名文学家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有云:“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一剪梅》曾咏叹:“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真真是鸿雁传书寄相思!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汉使苏武出使匈奴被扣,遭流放牧羊,后来汉朝使者欲要回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用计,谎称皇帝射下一雁,雁足系苏武之信。最终武被放回。可见苏武并未真的用雁送信,乃汉使所编说辞。雁不是鸽,史上也未见训练大雁送信的真实记载。

文学作品鸿雁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

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他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

扩展资料:

飞鸽传书与鸿雁传书是一个意思就是古人之间联系的一种方法,将信件系在鸽子的脚上然后传递给要传递的人。古代通信不方便,所以聪明的人利用鸽子会飞且飞得比较快、会辨认方向等多方面优点,驯化了鸽子,用以提高送信的速度。

通常来讲,鸟类本身会认回家的路,就像倦鸟归巢一样,把字条放在鸽子脚上一种专门放信的东西的里面,再把鸽子放出去,鸽子就会飞到家乡去,友人就会发现那只鸽子和信,雁子也是,她们都是利用鸟类的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鸿雁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