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的《诗品》是我国古代评论诗歌的专著。该书分上、中、下三品,评论了从汉至梁的五言诗作者一百二十二人,还写了很有份量的序言。在序言中,提出了他评诗的独特标准:滋味说。
他说:“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者也。”又说:“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滋味无穷是最好的诗。怎样才算是有滋味的诗呢?根据他的论述,可综合为三点:一、要有内容,有真情实感。所谓“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因物喻志“。指事就是反映客观事物,喻志、穷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真切地表现出来。而作家的思想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客观现实作用的结果:“楚臣去境(屈原被放逐,汉妾出宫(昭君出塞,或骨横朔野;或负戈外戌,塞客衣单,孀闺泪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好诗的感情是作者到了无法抑制的地步喷发出来的。
二、要形象可感,富有文彩。作者的志和情不是直白地说出来,而是通过造形、写物来表露的。有了思想内容,还得要有好的形式:“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得好才能惊心动魄。
三、要含蓄,做到“文已尽而意有余”,有给读者咀嚼的余地,甚至做到“味之者无极”。
根据上述的滋味标准,钟嵘列为上品而特加赞赏的,一般都是这样的作品:怨愤悲怆的情调,峻逸奇高的风骨,清秀绮丽的词章。如古诗十九首、曹植、王粲的许多作品就是合乎有滋味的代表作。
从他的标准出发,尖锐地抨击了南朝形式主义的乏味诗风,指出当时诗坛的弊病:
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那是象道德论一样概念化的东西;
二、追求句无虚语,语无虚字,堆砌典枚,殆同书钞;
三、过分讲究声律,使文多枸忌,伤其真美;
四、矫揉造作,无病***。
诗品的艺术眼光,甚至比以折中为原则的文心雕龙都要深刻得多。当刘勰还鼓吹四言乃诗歌正体的时候,钟嵘旗帜鲜明地指出五言乃诗歌之要,仅凭这一点,钟嵘的思想深度就超迈刘勰多矣。
诗品关于诗歌的观念,有很多即使今天也并不落后的内容,比如诗歌的本质是抒情,情之重首先是人生的悲惨之慨等。而从艺术的角度说,诗品高举审美大旗,诗歌史上首倡滋味说,滋味者,审美概念也。他用兴的概念对此做了进一步阐释。兴在***眼里,不过是六义之一,是与赋比同列的概念,但钟嵘,却将兴的地位提高了一个档次,变成统摄赋比的一个更高级别的概念。
钟嵘说,言有尽而意无穷兴也。这无疑是对诗歌整体审美特征的界定。相比之下,赋比不过是雕虫小技罢了。
如何才是兴?钟嵘进一步提出了直寻的概念。直寻者,今之所谓直觉也。不***理性,不以事先的思索为先,这与后来王夫之的现量说异曲同工。而现量说的本质,正与今日深谙诗歌精妙的理论家所说的瞬间感受意同。
诗歌不是既有理念的阐发,而是发自心领的震颤。这种震颤,因为是来自心领的最初层面,所以才具有直达人心的效果。
钟嵘的"诗品"是通过齐梁以前的五言诗,进行诗歌刽作经验的总结。当时的诗坛,"终朝点缀,分夜***",贵族缙绅称霸文坛,放言高论,甲乙诗篇,以致引起群议蠭起,黑白淆乱。
钟嵘批评了"文章殆同书钞"的情况,认为这样只会破坏创作,所谓"拘挛补衲,蠹文已甚"。决写不出动人的诗篇。其次,批评沈约等人过分追求形式的丽摩,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
他提出了"自然英美"的主张。在自然朴素的的风格中,能显示出一种卓越的艺术创造。其根本意义在于真实性。能亚确地反映现实,真实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生话的关系上,他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说:"非陈诗何以展其意,非长歌何以聘其情"。所谓展义,聘情同时并举,正说明了诗的本质。这是对古代"诗言志"的一个发展。
其次他提出了诗中应多有兴会,使诗义深长。以济内容的枯竭。这种兴,是物象与内容的巧妙结合。
他还提出诗要有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寄托在一种艺术形象里。所谓"嘉会寄情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作为诗的艺术 ,还要具备诗的艺术滋味,他说:"五言居文辞之美,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一首诗歌要有一种引起读者审美感触的艺术构思,其中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及艺术风格能引起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从中能经得起读者反复咀嚼而又余味无穷。
""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