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早些时间就有这样的说法:汉唐在日本,宋明在韩国。简单来说就是汉王朝和唐王朝的风俗、文物等依然可以在日本看到相关的影子;同样宋王朝和明王朝的相关痕迹在韩国可以追寻。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言的一句玩笑话而已。只不过随着国人生活物质的富足,到访日本和韩国旅游的人也逐渐增加,从听说逐渐变为“亲眼所见”。
特别是日本的京都,是模仿唐朝长安而建的都市;奈良的唐招提寺也是为了迎接唐代高僧鉴真和尚而建造的。其实这些东西对于日本人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感情,他们会认为自古以来就是如此;但是对于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国人(特别是喜欢历史的人来说),到访此地以后就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了。最近也有很多帖子说京都和奈良的故事,在我的周围也有很多朋友十分向往这两个地方,希望能够探寻一下***辉煌。
唐朝的历史辉煌这里就不再赘言,开篇讲文之前,想要捋一捋时间顺序。
中国的隋唐时期,在日本是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唐朝的跨度很大,跨越了日本三个时代,所以对于日本传承性文化的影响不言而喻。唐朝完整的律令、高度发扬的佛教文化等对于日本国家整体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个时期的亚洲文化圈,被称为“唐文化圈”,而周边各国也都纷纷汲取唐朝精华。
(大化改新时的日本)
在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遣隋使”,当时日本的圣德太子派小野妹子前往隋朝学习了很多文化。隋朝覆灭以后,唐朝繁盛,日本前后派驻10余次遣唐使,吸收当时世界领先的文化。在这个期间,日本进行了大化改新,效仿隋唐***用中央集权制,改革土地制度。特别是均田和租庸制度,撑起了大化改新的基础。日本的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和平安京(现在的京都)都是按照唐朝的长安为原型构造。国家文化交流的同时,民间文化交流也十分的繁盛。日本僧人最澄、空海、円仁等人在唐朝学习了先进的佛教文化,于公元9世纪相继回到日本,让佛教在日本“开枝散叶”。
这个问题是我近年来一直想说的,自明朝到上世纪初,日本屡次对中国的骚扰与侵略,导致国人对日已是深恶痛绝,但有一点我们不得不说唐朝的文化目前可能在日本才有最好的保留。
中国有句话叫"涯山之后无中华",数千年的汉文明也叫华夏文明在历经"五胡乱华″之后,更是遭受元、清等民族的统冶之后,很多汉文化流失与抹杀。
元朝更是元凶,涯山一仗,有骨气、有文化的***及官员皆近殆尽,所以才有了这句话,正因为此唐宋文化不能得以很好的保留与传承。
而在日本,中国盛唐时期也是日本在开化之初,屡派"遣唐使"等学习唐朝文化的最鼎盛时期。
日本也从这个时候真正的开始强大起来,所以无论现在日本的寺庙等古建筑上,还是在日本和服等的古装上,都遗留着中国唐风,
我在这里也不想引史据典,如果大家留意中国古唐文化再与现日本保留的一些文化相比对,唐风依存!所以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至1008年间。《今昔物语》是一部取材于佛教传说的短篇小说集,约成书于12世纪上半叶。《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作品,作者与创作年代不详。《平家物语》,成书于13世纪(日本镰仓时代)的军记物语,记叙了1156年-1185年这一时期源氏与平氏的***争夺。《落洼物语》,全文共四卷,为日本的物语文学之一,出现在约十世纪的日本平安时代初期,作者亡佚。《万叶集》,日本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其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其成书年代和编者,历来众说纷纭,但多数为奈良年间(公元710~784)的作品。随笔是日本散文的主流。它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而平安时期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镰仓时期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被称为日本古代散文的“三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427.html
上一篇
关注最新的文学作品网站
下一篇
按作家划分的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