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对人性的看法集中反映在他的那篇《逍遥游》里,白云渺渺仙鹤舞清风,千仞山成岭笛声悠扬。是个令人神往的意境,这是对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孤独前行后,成功的礼赞。人之性,不过如此,始于自然,成于自然,道法自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开始和结尾,身不由己。所以,你说他是道教创始人,他不会接受;而且发自内心不以为自己是创始人,本存乎自然中,何以言创始。但由始而终,中间的努力却是人自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源于自然,归于自然,人生不过是生命生长的历程,如同作物的生长。用耶稣的话说:我已经担了你们所有的罪,今后要靠你们的努力,等候天父的审判。用佛的话说,人生如过客。用毛主席的话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所以,奋斗本身就是幸福。“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这就是他对人性的看法。“谦受益,满招损。”这就是他对人性的看法。“天之道,损有余以奉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他对人性的看法……。他论天论道,都是围绕着人性展开。说天说道,却不是以天道为核心展开他的论述,而是以人性为核心展开论述。所以,论到为人处事,道***最在行。
所谓人性,只不过是累世的业力习气的延续而已,一定要看穿这点,这就是修行的目标和下手处。若无觉知,顺之而行,则仍然是轮回受苦。若觉悟的及时,逐步修正,则开始自我救赎之路。比如有的人天生凶恶,不做善事,如不改悔,则后世可畏。若此不一而足,故修行必重视因果,必在身口意等几方面有彻底之改变,切断不良习气的相续。总的来说,人性不是借口,只是你的修行切入点。
引导思考“何为人?”
昨日之心不可得,今日之心不可得,明日之心不可得。
庄子作为一个可以写出《南华经》的修道者,我觉得他在引导我们思考 “何为人”。与《金刚经》一样。我的认为。
庄子立足于道家,从宇宙的高度来审视人的本质,他相信远古的自然人性是朴素健康的,但是这样的人性却已经丧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论学说。
从庄子的自然人性论中不难看出其中所蕴藏的性恶思想,当然庄子的性恶思想与荀子的"性恶论"有着很大的不同。"性恶论"是把人性判定为恶的理论,先秦诸子中只有荀子是这样的理论。而庄子并未把人性判定为恶,只是认为人性中有着内在的黑暗倾向,是对人性之恶的认识,这可以称之为"性恶思想"。
有人说,庄子知天不知人,这其实是误解。
《人间世》里分明道来:抱薪救火是儒生。
对于庄子来说,个体面对绝对权力的无奈、退缩、对死亡的恐惧,以及信念引发的自我否定、动摇,最终的屈服,他都看在眼里。
儒家要人以死殉道,但强梁者不得好死。庄子觉得,作为个体的人的那份犹豫与脆弱才是人。表面上,庄子常常以无情的天道戏谑众人,但实际上,里面都抱有对人世深深的关注。他描写的事物总是很美,但那何尝不是现世的血泪。
我总觉得,庄子曾真的走着走着就沉入了大地,那是对人性的失望与儒家道德虚伪的悲痛;我总觉得,庄子曾真的梦见了蝴蝶,在那里感受到了身体的奇妙,因为我也曾做过这样的梦境;我也总觉得,庄子身边大概有着一群自毁身体以避兵祸的高士,他的文字里总是大量的出现形体不全的残疾人,他讴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从中总能流露出一种或隐或现慕残的心理……
庄子家贫,有时候吃不起饭,去借粮,却碰到如今的“朋友”:兄弟,你早来一分钟,我就有钱,三百?口袋里真没有,别急,过半个月,项目下来了,直接分你一百万。
从古到今,朋友都这样,庄子不无讥讽地嘲笑这种人的虚伪:再过几个月,我就饿死了。
著名的惠子是庄子的好朋友,他们常常辩论,据说有一次,有好事者传言庄子要夺惠子的相位,惠子起了杀心,派人去秘捕庄子,庄子却自己跑到惠子面前说,相位于我如同腐鼠,臭不可闻。
传言终究是传言,但那个虚伪的借钱朋友是不是惠子,还真的打个问号。
惠子死了,庄子过他的墓,庄子终究活成了污泥里玩耍的乌龟,而惠子死了,也许成了那政治的祭品。庄子感叹道,从今以后,再也没有人能像惠子一样与我讨论天道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tianjinpw.com/post/23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