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作品 > 正文

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的

  1. 您认为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章是哪篇?
  2. 哪本关于中国文学史的书籍写得最好?

您认为我国古代优秀文章是哪篇?

首先这篇文章要言之有物,不作无病***。其次名气要有,不能是野文。再者要有一定作用,积极向上,振奋人心。至于辞藻,要骈散并存,不过分华丽,也不能太朴实。首推吕蒙正《寒窑赋》。

先秦明清,古代中国创作出了无数的美妙华章。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流行体裁。先秦的散文,汉赋,南北朝乐府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章之中,优秀的作品实在很多但是我要推荐这个《寒窑赋》的确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的作者吕蒙正是状元出身,文采斐然。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劝诫太子,就是以后的宋真宗。首先它的目的达到了,宋真宗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果然谦虚好学了不少。它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吕蒙正从年轻时贫苦到后来入朝为官的人生经验总结。以骈文的形式列举了诸多古人的典故与经历,说明了一个看似因果循环的人生思想,但实际上是劝导太子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篇文章用典颇多,非深厚文化底蕴者不能写。当然也有一些明显的漏洞,所以有人说它是古人依托吕蒙正的名声所写的。但是不管是谁写的,它都配得上千古奇文的名号。

文体上,它大体***用的是赋的形式,工整对仗。但是又不如汉赋那样词藻华丽。所涉及的历史典故有很多。如果是历史典故掌握的不到位的人读起来会有点困难。当然,它其中也有不少的典故漏洞,这也是后人认为它不是吕蒙正所写的依据,吕蒙正饱读诗书,不会犯那么低级的错误。

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管怎样,推荐一下这篇《寒窑赋》。相信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感谢提问!

——按照我的理解,历史上最出众的文章之一,必不可少三国时期,曹子建(曹植)所著《洛神赋》。

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篇文章,虚构叙述作者与洛神的邂逅和彼此爱慕,洛神的完美形象刻画,人与神之间飘渺虚幻的爱恋……最终是因为人神殊途,不能聚合,产生了无限惆怅和悲悯,又伴随着无奈和遗憾。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段描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词句,令人百读不厌!细细揣摩其中意境,不得不佩服作者之壮美华丽的文***!此文也不愧传颂千年不朽的佳作!


无论古今,最优秀的文章也应该是最引起轰动效应的文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最具轰动效应也是最优秀的文章,当属西晋左思的《三都赋》。

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传统文学作品哪部最好读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古代文人的优秀名作太多了,今天传世的,都应该是最优秀的文章,如古代一些文人的作品,都广为流传,引起轰动,如王维的《送元三使安西》、白居易的《长恨歌》、王安石的《明妃曲》等,但这些文章,其轰动效应远远没有达到最为轰动一时的——左思的《三都赋》。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他家世寒微,发愤读书,才华横溢。晋武帝泰始八年 (272年),其妹左芬以才选入宫中,他们全家也由山东临淄迁至京师洛阳。他思摹《二京》 而赋《三都》。《晋书·左思 传》描述道“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左思在《三都赋》序言中写道:“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以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约至咸宁末年(280年前后),左思撰成《三都赋》,也就是对三国时魏、蜀、吴三都各赋一篇。

这篇大赋写出之初,并不为时人所重视。后来,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 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认为可与《两都赋》《二京赋》鼎足而立成三。于是皇甫谧为之作序,张载、刘逵、卫权复为之作注。至此,《三都赋》名声大振,人们争相传抄,洛阳全城为之纸贵,由此“洛阳纸贵”也成了典故。

因此,放眼古代所有文章,能引起这样轰动效应,并因一篇文章引起万人空巷、争相传抄而致全城纸贵而供不应求的,唯有《三都赋》。

我认为很多,比如诗词,远有南方屈原楚辞离骚,北有孔子编著的诗经,散文巨著司马迁史记唐宋八大家。诗歌有李杜,词有苏辛,曲有关汉卿王实甫,***有四大名著等等。具体一些文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等太多了,不一而足。

要知道中国有五千的历史,在国家统一的千年征战中,涌现了不少的军事家。其兵家之首当属孙武,又叫孙子。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代不详。他一生久经战阵,写下了《孙子兵法》这一不朽的文章。这篇文章问世后,就对我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思想家韩非就说,境内皆言兵,藏孙武之书者,家家有之。三国时曹操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箸深矣。唐太宗李世民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他说观兵书无出孙武。这部书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早在隋朝时就被日夲遣唐使带回了国。以后被翻译后,流传到全世界,被公认为第一兵书。

该书共十三篇,书中开宗明义,首先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认为道(政治),天(天时)地(地利,将(将帅),法(法制)。是战前要仔细衡量的五个条件。国家政治是否修明,人民与国君是否一心一意,这关乎到人民能否与国家同生共死。其次他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对此,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一书

,中说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孙子兵法,还揭示了不少军事规律和作战原则。如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再如,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的方针。其次孙武又提到,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他是说不经过交战而能使人屈服,这才是最好的。接着他又提出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避之。可见我红军在井岗山反围剿的战斗中不正是用了这种战法吗?总之《孙子兵法》不但用于军事,在商人经营中也是致胜宝典。72年我国在汉墓中又出土了《孙膑兵法》。这是我国又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他的可贵,在于他的兵法箸作中,非常强调人的作用,他说天地之间莫贵于人。他认为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没有不可战胜的敌人。大概这就是我们英勇的志愿军,以劣式武器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原因吧?……。

哪本关于中国文学史书籍写得最好?

写的比较好的,还有中国社科院[_a***_]研究所的《中国文学史》(三册)。当时不少名家,包括余冠英、钱钟书等都参加了,虽然比较早,但仍然没有过时。社科院文学所后来编了一套文学史,分代的,篇幅大,但也可参考?

钱基博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老式,但长于讲故事,可读。台静农先生的《中国文学史》也值得一读。林庚先生的《中国文学简史》,推崇盛唐气象,富有创见,专业人员应该读一读。

断代的文学史也可参考。如胡国瑞先生的《魏晋南北朝文学史》,陈子展先生的《唐代文学史》,吴组缃先生的《宋元文学史讲稿》等,都应该读的。

分体的,如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诗史》,都是很有名的。

国外的如《剑桥中国文学史,《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都是比较新的。

谢邀。离开文学专业已经二十多年了,恐怕难有好的推荐。记得当年在中文系学习时,用的是游国恩先生的本子,但觉得平稳有余、特点不足。据说我系的殿堂级教授杨公冀先生也主编过《中国文学史》,可惜没有看过。个人认为,木心讲述、鲁迅先生的《中国***史略》都是研究中国文学很好的指导。但最要的是读原著,文学原著是风景,文学史仅仅是导游。

不请自来。

市面上的中国文学史到底有多少种,我未作统计,估计不下于千余种。因为考文学硕士,又连续多年给考研学生讲中国古代文学史,因此,接触了不少文学史,对中国文学史教材还算比较了解。

先说明下,很多名为《中国文学史》的书籍,实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包含现代文学部分。

目前,最为流行,最为权威,质量最高的著作是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现在已经出到第三版,市面上还有很多盗版翻印,这在教材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可见此书的畅销程度。


首先,参与此书编写的学者,都是国内顶尖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保证了学术水准。

其次,此书初版,是1990年代末编成,是以当代人的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我们读起来感觉会特别亲切。

第三,这套书吸收了此前诸多文学史的优长,加上编撰者具有较高的水平,故而能够后来居上。

第四,该书的体例较好,方便读者学习。

全书有总序言,介绍该书的编写缘由,对文学史的认识等等,写得极好,读来过瘾。

此书按照时代顺序,分为九编,每编下有序言,从宏观角度介绍这一的文学思潮和各体文学。继而按照文体和时序,对本时期的文学创作进行梳理。

最新文章